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救齊,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王何以救齊?”退朝後熊荊進路門登階入正寢,弋醉搶在其他人前面跟熊荊入寢,還未入座他就開始嚷嚷了。“齊人乃反覆小人,今日親我,明日親秦,他日或將與秦人連橫伐我。臣以為既然秦人伐齊,我便當伐秦,奪下漢中之地與羌人相謀……”
“咳咳……”弋醉緊跟著熊荊,這樣跟著是無禮的表現,後面的淖狡、鬥於雉、昭黍看見,淖狡重重咳嗽了一記,弋醉聞聲方退開腳步,等待淖狡等人。
“臣以為當救齊也。”等諸人落座,淖狡才開口建議。楚軍現在正在向穆陵關進發,可正朝並未朝決救援齊國。“不救齊,秦人亡齊,於我不利。”
“自是如此。”昭黍忙道。“齊人反覆,此常情也。然不救齊國,秦國天下五有其四,而我地少國小卒弱,今又火藥不足,秦人得齊地以齊人伐我,楚國危也。”
“救齊可,然不可全救。”鬥氏成氏又變得親密無間,成介的位置沒有給兒子成通,而是給了鬥於雉。鬥於雉對救齊沒有興趣,但對齊國牽制秦國有興趣。“然則,若齊人一戰而潰……”
救齊關鍵是要齊人自己能撐得住,鬥於雉話說到了點子上。淖狡、昭黍、還有後面進來的藍奢、大長老宋、騶開聞言接連點頭。七敖有六敖在此,東野固此時領軍正在救齊的路上,大軍還未出楚國。齊魯為仇,但因為齊魯接壤,東野固為了魯地的安危肯是要救齊的。
“不救齊國,齊人無望,自然一戰而潰。”昭黍道。“唯有我楚國屬意救齊,齊人方生死戰之心……”
“我不以為然。”鬥於雉搖頭。“我不救齊,齊人不死戰;我救齊,齊人方死戰。如此齊人救之何益?齊人多商賈,商賈愛財惜命,必無勇也。”
“商賈愛財如命,秦人奪其財,必然搏命。可惜,”熊荊不完全贊成鬥於雉的觀點,真正的商人,不是那種靠權力尋租牟利的皇商、官商是很難對付的。
“齊人舉國為商,庶民卻為奴。秦人奪商賈之財商賈搏命,庶民卻不搏命。昔日變法,齊人死活不開外朝,他視庶民為工奴,又豈能憑藉一群工奴與秦軍死戰搏命。”
熊荊說起了五年前的事情。很多統治者都信奉一個悖論:庶民對我一定要臣服、要謙卑,如此權力才能穩固;庶民對外敵則要強悍、要死戰,如此國境才能穩固。
這怎麼可能?能夠死戰不退的庶民絕對不會對一個奴役自己的君主屈膝謙卑,而一個對奴役君主屈膝謙卑的庶民肯定不能死戰。
齊國的癥結在於從龍山文化開始就不屬於中原,殷商並未統治齊地,周人也是封姜子牙於營丘後才慢慢統治這片土地。因俗而治的結果就是商業繁榮,為了防止經濟勢力最終演變成政治勢力,管仲起齊國行官山海之策,官營與私營互補並存。
即便如此,每隔一段時間也要割一次韭菜。專門用以割韭菜的輕重術應運而生:‘國幣之九在上,一在下,幣重而萬物輕。斂萬物,應之以幣。幣在下,萬物皆在上,萬物重十倍。府官以市櫎出萬物,隆而止。’
(貨幣百分之九十在官府手裡,僅百分之十流通於市場,錢價就會大漲而物價大跌,這時候官府就要乘機買入貨物;貨幣百分百流通於市場,但萬物全在官府,物價就會暴漲十倍不止,這時候官府就要以暴漲數倍的市價出售貨物,直到物價跌平)。
僅僅以市場手段,不可能將百分之九十的貨幣從市場收歸官府,以人為製造通貨緊縮;也不可能僅以市場手段將‘萬物’全收歸官府,以人為製造通貨膨脹。必須輔以行政手段、超發刀幣,才能達到人為製造通貨緊縮、人為製造通貨膨脹的效果。
割韭菜的輕重術一直都很有效,但五國攻齊,樂毅五年拔齊國七十餘城打破了這一機制。邯鄲一城就死守了三年,齊國七十餘城卻只守了五年,最合理的解釋就是這七十餘城絕大多數是開門請降的。燕人愨,太傻,沒齊人那麼多花花腸子,佔領期間不懂用輕重術割韭菜,局面就徹底失控了。
齊襄王是被田單迎立的,直到趙國換走田單為趙相以前,齊襄王要對付的是田單而不是修補破損不堪的國家機器。君王后執政謹慎,更不敢與各邑爭利。等到田建為王,時間已是三十年後了,一切皆成定製,改變勢必動亂反叛。
輕重術再怎麼割韭菜,壓力最終還是要傳導到庶民身上,讓他們大規模破產變得一無所有。什麼也沒有的他們自然沒什麼需要保衛。秦人攻伐齊國,對他們或許還是一次象徵性的解放——他們將從織坊、陶窯、鐵場中被趕出來,免除以前的債務,授予田畝,由工奴變成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