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遊說,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大王,臣見楚王時令韓終隨行,韓終與臣曰:楚王華氣內斂,聖王之相,若能與我聯姻,齊有後福,國祚可延及萬世。”齊國地處贏海,崇神仙出術士,田合謁見楚王時帶了術士韓終,正是韓終提議兩國聯姻的。“大王萬萬不可小覷楚王,未齔之人便可連敗強秦,若待其加冠,天下豈非仍其馳騁。公主為楚王之後,齊國必承其蔭,此我齊國百世之基啊。”
齊國本有五都,臨淄、高唐、平陸、即墨、莒城,可現在只剩臨淄、高唐、即墨三都。即墨大夫的份量可謂不輕,確切的說穆陵關以東所有城邑皆歸即墨大夫管轄,全然有別於三晉、秦國的郡縣制,也有別於楚國的縣邑封君制。
即墨已經靠近東萊(膠東),比臨淄更信方術之言。田合就想在會盟的基礎上再與楚國聯姻,他深信齊國不會吃虧,群臣自然也贊成。齊王年過四十,公主有二十多個,嫁一個公主給楚王有何不可?如此齊王做了楚王的岳父,齊王的輩份硬生生高了一等
——輩份很重要,會盟時誰先登臺誰後登臺、盟書上誰的名字在前,誰的名字在後都是非常講究的事情。很多時候為了這個次序會盟諸國要爭好幾個月。本來是楚王先登臺了,現在齊王成為了岳父,那就應該由齊王先登臺、持牛耳、先歃血……
大臣們嘰嘰喳喳開始討論他們最關注、也最拿手的東西,力求為本國爭得顏面。齊王田健則愁眉不展,趙國那邊沒有訊息,其實不用等趙國的訊息就知道,已經與秦國會盟彌兵的趙國不伐齊就伐燕,秦國是虎狼之國,趙國就不是虎狼之國?
合縱攻秦那次,趙人說伐齊就伐齊,沒有任何理由。自己此時移兵穆陵關,若真沒和楚王會盟,結果肯定是災難性的,不說趙國,說不定燕國也會一起出兵。秦國靠得住?秦國靠得住,也要給秦國足夠的好處,不說平陰以西那些城邑,說不定歷下(濟南)以西都要歸了秦國……
一邊是國家社稷,一邊是愛妃的寶貝女兒,田健真是悔青了腸子,自己去年怎麼就伐楚了呢?小人,全是那些小人唆使的,尤其是大將軍田洛。
“稟王后、令尹,大吉也!”郢都若英宮,太卜觀季敬告著卜筮的結果,還呈上了繇詞。
“臣恭賀太后。”令尹深深一揖,“大王得齊乃得一大援,他日楚國若有事,可求告於齊。”
在趙妃心裡,兒子肯定是要娶一個趙國公主的,對齊國公主自然排斥,但令尹說趙國已經和秦國會盟,今後不再救楚,萬一有事,只有齊國可相救,但這還不是關鍵,真正讓趙妃勉強同意的是另一句話:國有亂,齊國可救之。
郢都開外朝朝國人在即,各縣各邑的國人一到,幾乎全是批評的聲音:譽士殺人不死就不必說了,這是不仁;‘趕’太傅荀子、天下士人離楚,這是不義;拒絕與趙國會盟,使得秦魏伐我,這是不智;縣邑選國人而商賈出錢買簡,這是不明;
不仁、不義、不智、不明,這是實打實的昏君了,更有儒者猛烈抨擊楚王未冠而政,自稱蠻夷,此是大逆。這些多是口舌上批評,但出身趙國王廷的趙妃仍擔心國人暴動,兒子王位即將不保。娶齊女就娶齊女,以後立趙女生的王子為太子就是了。
“便如此吧,”趙妃顯得有些慵懶,少婦自然外溢的嬌媚讓淖狡、觀季兩人不敢直視。“然齊女入楚,未與大王成婚,兩人不可相見。”
“自是如此、自是如此。”齊人術士想出來的聯姻很是大膽,楚國的臣子並不大膽。“臣以為齊國公主當住於下邳,或是彭城,以免與大王相見。”
“善。”下邳也好、彭城也好,都隔郢都好幾百裡,趙妃對這個處置很滿意。
“既……”淖狡抬頭看了趙妃一眼又迅速低頭,“太后若無事,臣請告退。”
“臣告退。”觀季也揖道,他與淖狡一起出宮。
“何人出的主意,真是……”王宮不行車馬,步行中,觀季想起大王要娶王后就想笑。
“還能有何人,是一個齊國方術出的主意。”天熱,淖狡摸了把汗,又道:“也罷。與齊人聯姻日後我楚國東面可無憂,馬匹也無憂,可專心對付秦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