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九章 重演,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猶鬥。
戰場猶如賭場,失敗的時候一個卒子都不想押上,勝利的時候則相反,恨不得輸運力卒也往戰場上趕。眼見荊王被困在了令武山下,李信手指著那面鳳旗,情不自禁‘啊呀’一聲,左右以為他要下達什麼重要軍命,沒想到他結舌了一陣什麼也沒說。
“傳令馮劫,速攻荊王!”花了幾乎半刻鐘時間冷靜整理思緒,李信這才下達軍令。闕樓上令旗搖晃,身在襄城西側的右軍開始全軍橫渡汝水,與此同時,趙完率領的龐大左軍也橫渡汝水。
兩軍急渡汝水,驚天動地的鼓聲喊殺聲中,李信親率的十七萬中軍也強渡汝水,東側的中軍趁著空檔,迅速攻向首山北側的荊人大營,西側的中軍則搶佔首山與令武山之間的缺口,以重演七十三年圍殲景缺的那一幕。
襄城對面、汝水以南的地形非常奇特,首先是魚齒山北面狹長的山脈與汝水在襄城南岸切出了一個近似等邊的大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中心就是方形的令武山。令武山北麓距離汝水不過三里許,而其南麓形成的褶皺沒有連線魚齒山北側山脈,而是轉了一個直角,平行著北沿山脈往東南延伸了十數里。
汝水南岸不僅有令武山,還有首山。首山不是令武山那樣只一座方山,而是一道山,山脈寬約兩裡,長十四里。首山最西端距離令武山大約八里,狹長的首山與令武山南端往東南延伸的褶皺平行,只是它位置更靠東南一些。首山西首正對著令武山東南褶皺的末尾。
文字的敘述如果難以想象,那可以看作是一個沾滿泥濘的寬口履對準一個等腰三角形的中下部正中,狠狠踩上了一腳。履首的泥濘形成了令武山,履左側的泥濘形成了與令武山似斷非斷的延伸褶皺,履右的泥濘形成了首山。
這個三角形內巨大的履印沒有履尾,它的東南方完全開口,並且右側的首山要更往東南一些,幾乎達到了履尾,左側那些褶皺延伸到寬口履的中部,就沒有再往下延伸了。履尾是個開口,履右的首山也未與履首令武山相連,面對著襄城也形成了一個長約八里的開口。
當年包圍景缺的令武山之役中,一支秦軍從東南方向的履尾開口往西北進攻,將景缺『逼』回履首的令武山下。為了防止景缺從令武山與首山之間八里寬的缺口逃至汝水對岸,據襄城而守,秦軍把景缺迫往令武山下的同時,另一支秦軍翻越首山,從首山與汝水之間七八里寬的平原馳向西北,堵住首山與令武山之間的缺口。到最後,景缺麾下的兩萬士卒被牢牢困死在令武山下,一戰而沒。
昔日的圍殲是這樣達成的,那因為昔日秦軍是從方城攻來。此戰因為秦軍的位置在襄城,因此圍殲的順序相反,右將軍馮劫率領四萬秦軍直擊令武山北麓的荊王,他的任務除了斬殺荊王,還要與趙軍一起佔領令武山,佔領令武山與魚齒山北沿山脈之間的平地,以及佔領魚齒山北沿山脈。
中軍的任務其一是堵住令武山與首山之間八里長的開口,其二是翻越首山,擊潰荊人後把他們像當年趕景缺那樣,往令武山下趕。左側褶皺和首山的開口距離也是八里,兩個八里寬的開口堵上,令武山與魚齒山北沿山脈的平地(大約也是八里)也堵上,荊人,包括之前與荊人對峙的趙人便被合圍了。
趙完率領的左軍,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拖住鬥於雉,讓位於首山之南的鬥於雉無法援救處於包圍中的己方中軍。為此左軍的數量幾乎與中軍相當,達到驚人的十六萬。減去八萬趙軍,荊人不過二十六萬,再減去駐守魚齒山的三萬魯軍,荊人參與此戰計程車卒不過二十三萬。鬥於雉只有八萬人,用倍於敵軍的數量達成牽制目的,並不難做到。
進!前進!前進!!
趁著荊人與趙人內鬥,四十萬秦軍只留下一支人數單薄的後軍,便匆匆殺向了汝水南岸。太陽漸漸高升,光芒照耀著雪白的大地,同樣照耀著廝殺不休、糾纏不止的楚趙秦三軍。沒有誰能夠勝利,每個人都要死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