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七章 使臣,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問題。建信君素來親秦,平原君素來親魏親楚。如果平原君失勢,趙國的外交路線當然是親秦,反之如果建信君失勢,趙國則是親魏親楚。
如果親楚的平原君認定昭黍、藍奢等人是趙國交善的物件,透過他們可以影響楚國國政,那即便知道他們有一個損害趙國的長遠計劃,也只能與他們交好。若是平原君整體上的判斷是正確的,害怕昭黍等人會慫恿楚國滅趙轉而支援若敖氏等人,可誰又能保證若敖氏的意見就一定是楚國正朝的意見?如果像常凱申那樣關鍵時刻押錯了寶,結局就悲劇鳥。
政治上的事情,第一要有眼力,有眼力就要有正確的眼界,誰是誰的人,他得勢會做什麼,實現就要判斷清楚;第二則是要有手腕。判斷正確還要執行正確,甚至可能是相反的執行,不然弄巧成拙,結果更加悲劇。這也是不能在戰場得到,要靠權謀從君王床榻上得到的代價。
田升太嫩,幾句話就被趙妃套住,對楚國政壇上的勢力也沒有正確的判斷。趙妃見他面色如土,不再言語,信陵君魏間憂是老油條了,他見趙妃看向自己,笑道:“若合床之時臣能留於正寢,必助大王一臂之力。”
“是否能孕有子嗣,那是魏國公主之事,老婦便不憂心了。”趙妃嫌棄的看了魏間憂一眼。能被套住的,田升是一個,巴虎是一個,魏間憂手底下門客眾多,嚇他不住;騶開則年長,與楚國關係又匪淺,更加不好糊弄。
“子嗣乃我楚國之重,大王不與王后夫人合床歡好,何來子嗣?”趙妃繼續道。“王后、夫人若無子嗣,他日出妻勢必辱國,想來諸國也不願如此。老婦之言如此,君等三思。”
趙妃說完話,稍微看了昭黍一眼,便讓人送客了。諸國使臣匆匆而來,就聽了這麼些話,出到茅門也有些不解,他們誰也沒有看見的是,昭黍使人喊住了田升,田升本來就憂心秦國攻齊,齊國不救之事,昭黍相邀沒有距離的道理,兩人的車駕一起往城東昭府去了。
“大王獨寵羋女公子,太后不悅也。”昭府內,兩人坐定,獻酒酢酒畢,昭黍說起了正事。“君可知太后為何不悅?”
“小子不知也,還請昭敖賜教。”田升連忙一揖。
“羋氏者,雖姓羋,秦人也。”昭黍說道。“秦宮之中,楚趙相鬥甚矣,嫪毐之叛,文信侯之死,皆因此也。太后乃趙人,又豈能讓羋女公子獨受君寵。待羋女公子產下王長子,豈不是要立秦女之子為楚國太子?”
宮帷之事田升初聞,聽完連連驚歎,他從未想到寢宮之內鬥的這麼厲害。
“魏國只餘兩郡之地,越君僅據會稽一郡,趙國、巴國皆求楚國助其復國。唯有齊國,國力尚存。”昭黍繼續道。“太后之意,乃望齊國能迫我楚國,以使大王寵幸可嘉公主也。如此,他日太后、我等必當立可嘉公主為王后,以可嘉公主之子為太子。”
“小子謝過太后,謝過昭敖。”昭黍許下這樣的承諾,田升耳朵隱約發熱。
“不急。”昭黍訕笑幾下,他的話還沒有說完。“若大王不願,當使正朝朝議決之。而若要正朝朝議,齊國當作勢與我楚國交惡也。最善之計,莫過於齊軍陳兵穆陵關相迫。”
“啊?!”田升不敢置信的看著昭黍,難以想象這是楚國諸敖說出的話。“弊邑受楚國之恩多矣,豈能、豈能……”
“此正是報楚國之恩也。”昭黍解釋道。“若齊軍兵臨穆陵關,正朝也可藉此朝議。若大王能與齊國公主合床,他日齊國才可得益。此事關乎楚齊兩國之社稷,昭黍不敢虛言。”
田升還是一副震驚的表情,昭黍也清楚他做不了齊國的主,於是再道:“且兵臨穆陵關,萬餘人即可,駐守穆陵關乃東野將軍,齊軍多寡,皆在東野將軍一言之間。”
“尚若、尚若……”田升腦子裡嗡嗡直響,不知道該說什麼。
“尚若秦國再攻齊國,我亦將說諸臣以救齊。”昭黍最後道。“大王本就不欲救齊,不如此齊國奈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