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熊荊不知道項燕心裡的想法,知道的話肯定會以為他瘋了。因為硝石提純的限制——硝石的提純並非溶解和結晶那麼簡單。

這是科學的方法,古時的辦法是加入皮膠水共煮,又或加入白糖、蘿蔔、淡水共煮。可這樣煮出來的硝是否純淨,是否能像史書裡說的能打到二十里、三十里以外,一炮糜爛數十里,那就只有天才知道了,反正關天培在他的奏摺裡是這樣寫的:

‘親勘得大角、沙角兩炮臺,系東斜峙,丈量口寬一千一百一十三丈(1清丈=3.2米),五千斤以下炮位,炮子及遠,自一百餘丈至兩三百丈不等,力量尚薄,必須六千斤以上大炮,方能致遠崔堅。試演三千斤大炮,炮子僅及中流,強弩之末,無濟於事……’

關天培親勘的沙角炮臺火炮角度不明,但必然不是五度,肯定要大於十度甚至更多。4.47公斤火藥只得到五百七十丈的射程(又有兩廣總督祁貢丈量口寬,為一千一百七十餘丈,取其平均;‘炮子僅及中流’,即五百七十丈,按清丈,為1824米)。而十二磅炮(十二磅炮全炮重兩千清斤)的標準,僅為三千斤炮發射藥四分之一的1.13公斤發射藥,發射一點二倍的5.44公斤實心彈,仰角五度時,射程為1488米;仰角十度時,射程為1911米。

用四倍的發射藥,發射重量只有82%的炮彈,射程勉強和十二磅炮仰角十度的射程持平。細究起來,這種火藥的威力和造府所造火藥相比要好(按照上次測試,造府火藥威力僅為近代火藥威力的五分之一),可惜這好的很有限。如果忽略炮彈重量的差異,它的威力也不過是近代火藥威力的四分之一。

當然,沙角炮臺所發射的火藥威力如此之小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日久潮溼、比如非顆粒化(實際上顆粒化作用也很有限,顆粒狀火藥的暴熱是736.6千卡/千克;粉末狀火藥的暴熱是620.9千克/千克)、比如運輸過程中使得硝石沉底木炭浮面、比如炮膛內部粗糙、炮彈表面不光滑等等等等,但不管怎麼說,按照傳統工藝提純土硝所製成的火藥,其威力並不能達到最大,只有按科學方法提純或者乾脆使用沒有雜質的硝石,才能使火藥威力最大。

項燕想用火藥炸開咸陽城,這在熊荊看來的是不可行。不可行並非因為黑火藥不能炸垮城牆——即便到了二戰以後,也有用六點二噸黑火藥炸開三十七米城牆的戰例,其城牆高十四米,厚度超過二十米[注7],採取地下坑道爆破,不可行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他沒有這麼多火藥。

雖然《營造法式》裡說過,城牆底寬、城高、上寬之比為3:2:1,可實際上元代北京城牆的底寬、城高、上寬之比卻是4:2:1。即:如果城高十四米,那麼城牆底部寬度就是二十八米,牆頂的寬度僅為七米。

先秦至秦後,很多事物都是退化的。漢代未央宮4.6平方公里,長樂宮6.6平方公里,唐代大明宮3.3平方公里,北京故宮僅僅0.73平方公里。當然,這是宮殿規模,築牆可能因為技術的進步,比如城牆包磚,使得底寬、城高、上寬之比越來越小。

在這個時代,底寬、城高、上寬之比為6:2:1。咸陽天下雄城,六版夯築,城高七點二丈,以周尺,為14.18米;底寬是城高的三倍,即二十一丈六尺,合42.55米。另外這個時代的城牆為了防止浸城,牆腳又有護坡,加上內外護坡,城基厚度幾達六十米。

六點二噸火藥炸開了牆基二十多米厚的臨汾,以現在造府火藥的威力,要炸開牆基六十米厚的咸陽,最少估計要三十噸甚至更多火藥。按照配比,這就是三噸多硫磺,而上次胡耽娑支僅僅帶來一百二十七公斤硫磺。

炸開焉氏塞因山而建、厚度大約在十米的關城,熊荊估計需要三噸火藥。三百公斤硫磺胡耽娑支還是能帶來的,可如果要他弄來三噸硫磺,這完全不可能。除非他真的找到硫磺礦,或者艦隊在印度、塞琉古,以及瀛洲找到新的硫磺來源。

如果說硫磺不足炸不開咸陽城牆,另一個就是單純的戰術問題了。

好好的騎兵不在平地上作戰殺入咸陽城,熊荊怎麼想都不是一個好選擇。咸陽人口六十萬,不包括城內的守軍、衛卒,一戶徵一人也有六萬人。秦人可不是齊人,嚴苛秦法下秦人早就成了一臺戰爭機器,在陌生城市陷入巷戰的合縱軍即便一命換兩命,也不過殺死六萬秦軍。這樣的交換比實在是太不合算。且等自己一個閭一個閭攻過去,趙政早就跑了。

“若火藥能擊破咸陽城……”爆炸後刺鼻的硝煙味中,項燕還是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方舟/男博]虛舟

桃李酒

豪門隱婚:惹上腹黑男神

沈勁風

看不見的存在

做男人挺好的

抓個校草做手機寵物

長安如晝

本宮身邊趣多多

leidewen

極道狂龍

不言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