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授土,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餘萬戶,可封兩萬五千多閭。”
兩萬多譽士,即便戰爭中再出幾千譽士,兩萬五千多個閭也足夠軍中的譽士分封。譽士分不掉的自然會封給諸氏。實際上諸氏子弟也可以要求同封在一處,或者與他人換封,最後一邑、一縣將變成一氏所有。
“卻不知北路如何?”鄂君樂問起了北路楚軍,按計劃,他們將從路線最短的馬谷出擊,雖然路程只有三百多里,但因為要強渡比陽南面的唐水,以及南陽郡郡治所在宛城以東的白水,速度並不會比沿漢水北上的南路楚軍快上多少。
高臺上封閭已經結束,緊急著的是此戰譽士的受封。對陣數萬秦軍,但越來越嚴厲的譽士標準以及平淡無奇的戰鬥使得上臺受封的甲士只有十幾人。即便只有十幾人,臺下計程車卒也看得如痴如醉,這十幾人畢竟是同袍,是他們當中的一員。這是一條看得見、摸得著的上升之路,一旦上去了,那就可以封閭受土、福及子孫。
“今日之戰,秦將敗走,咸陽當知我軍攻秦。”封完譽士的熊荊全身盡溼,到底是年輕人,他只是換了一件衣服便開始談論當下的戰事。
“大王現於竟陵,秦人或以為這是疑兵之計。”莊無地道。“且南郡諸縣皆雨,訊息傳至咸陽,當在數日之後。”
“恩。”熊荊同意他的觀點,他還是忍不住問:“秦王將如何?攻趙否?與項伯所率之軍戰否?還是速速調集各郡甲士,從巴蜀、漢中、武關道、洛陽等地馳援南陽、南郡?”
楚軍大舉攻秦,秦軍會做出如何的反應一直是大司馬府爭論的焦點,項燕認為秦軍必將猛烈伐趙,絕不會放棄趙國以援救南陽和南郡。但也不會坐視楚軍攻佔南陽郡、南郡而不管。
巴蜀(下轄二十餘縣)、漢中郡(下轄八縣)、內史(內史為秦王直屬管轄地區,相當於直轄郡。其下設縣四十一縣)、三川郡(下轄二十餘縣)、穎川郡(滅韓後所設,下轄二十多縣)。這些郡縣皆在黃河以南,大約有一百二十多個縣。人口哪怕以每縣最少五千戶計,也有六十萬戶之多。
秦軍主力雖然已經調至共邑,但不是說秦軍國內只有一百五十萬傅籍男子,而是說倉儲、輸運只能支撐這麼多士卒作戰。戰於趙國,巴蜀計程車卒是不可能調過去的,秦國國尉府只能採取就近原則,按照糧秣供應決定軍隊規模,士卒則是以戰場為中心,以遠近為原則,徵發離得近計程車卒,少徵發或者乾脆不徵發距離遠計程車卒。
以項燕的說法,秦軍不可能要四十多天才趕至南陽宛城,就近徵發內史四十一縣、漢中八縣、三川郡二十多縣、潁川郡二十多縣計程車卒會比共邑大軍快的多,巴蜀如果佔領夷陵應當無憂。
項燕觀點如此,酈且則認為秦軍材士、精卒都在共邑,因為秦人以為楚軍將在共邑與其決戰。雖然內史、漢中、三川郡、潁川郡可以再度徵召士卒,但這些郡縣還能徵召多少士卒是一個問題;其次就是這些士卒並非精銳,更缺少精挑細選出來的銳士。士卒體格、戰力都要比共邑的秦軍低一個檔次;最後就是救援線路問題。
南陽郡是天下的中樞,秦軍雖然可以快速動員各郡計程車卒,但他們將是從四面數個方向趕來——即便漢中與內史合為一路,也有兩個方向:武關道和方城道。秦軍因為分兵,數量本就不多,士卒戰力又不行,又分成兩路,楚軍大可以藉助湍水、白水以作機動。
這兩水在宛城南面的新野交匯,右邊的白水從北面的宛城、申城緩緩流來,左邊的湍水則從西北而來,溯水往上兩百五十里,距離武關道末端必經之處析地白羽城不過八十里。藉助湍水和白水,楚軍兩天一夜即可完成直線一百公里的機動。而如果是陸路行軍,則需要四整天時間。
項燕是通盤考慮,粗而不細;酈且則是依靠郡縣的人口、里程進行詳細的計算,但不能說沒有遺漏。作戰司有數個應對秦軍的方案,可這些方案都要根據秦軍的反應來選擇。
才剛剛拿下竟陵,大王就想那麼遠,莊無地笑道:“秦王如何,只可問於知彼司。臣只知秦軍來時,鄧邑再築新城,舊郢已為我所有。而明日,郢師將攻伐紀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