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未雨,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或許就是趙國的天命。如果當年先君武靈王未死於沙丘,真的率領趙軍從雲中郡南下攻秦,同時聯合韓魏順汾水出汾陰,逆渭水至咸陽,那歷史也就不一樣了。可惜時間不能倒轉,趙國的命運似乎在三家分晉、定都邯鄲時便已註定,不管後人如何努力,再也無法更改。
趙粱越來越清楚的感覺到趙國將亡的氣息,但另一國家已經看到了滅亡。
二月,剛剛接受完南陽郡不久的秦國突然伐韓,領兵之將竟然是南陽郡郡守騰契。這是個天大的笑話,騰契明明按韓安的意思投秦,沒想一投秦他就叛變,成為秦國伐韓的急先鋒。
一份又一份飛訊發往四國,一個又一個使者急駛出新鄭。身為韓王安的寵妃,羋芩只能泣告於熊荊,請他發兵救韓。只是韓國已經賄秦,既然賄秦,楚國自然不救。
“王弟……,嗚嗚嗚……”羋芩抽泣,韓鉦和張良跪在她身後,也皆垂淚。
“芩嬃,王弟救不了、救不了啊!”熊荊無奈的攤手。韓國本打算左右逢源,如果當年韓國抱著寧願得罪秦國,也要與四國相盟的決心,也就不會是今日這個下場。
“臣只請大王發郢師相救。”相比於不善言辭的韓鉦,張良的請求非常聰明。抵達郢都的他很快就熟悉了楚國的政制,知道各邑都有出兵的權力;也熟悉楚人的性情,一旦郢師發兵,為保護領兵的熊荊,其餘縣邑的楚師必會跟誰。
“韓國賄秦在先,若出兵救之,魏國如何,趙國又如何?”熊荊知道這個剛剛加冠的文弱青年就是張良,但他並沒有給他特別的禮遇。“韓王賄秦,以為秦人能存其國祚。秦人食言又求救於楚國,朝秦而暮楚,不佞如何相救?”
“哇……”熊荊話音剛落,羋芩又是大哭,她沒有留在明堂,而是掩淚衝了出去。
“來人!跟著芩嬃。”熊荊看著羋芩衝出去很是不安,擔心她想不開。
“大王不救敝邑,任由秦人得敝邑之地,魏國危矣。”張良繼續遊說。“若魏國失上蔡郡,秦楚相鄰,楚國亦危矣。鄙邑韓王賄秦有錯,然對錯與否,當以楚國得失計之,今……”
“正因人人計利求利,各國方爭相賄秦,然後終為秦國所滅。”熊荊覺得自己不喜歡張良。人與人是講究氣味或者緣分的,有些人第一眼看見就覺得是同類,有些人剛接觸便會敬而遠之,保持距離。並且,只在初次見面有這種感覺,見多了氣味混雜,就感覺不出來。
“與規矩相比,利益得失可有可無。”熊荊繼續道。“不佞曾言,賄秦者不救,這便是楚國的規矩,也是天下的規矩。韓王若有血氣,便應與秦人死戰到……”
“大王!”明堂門口人影一閃,項燕與勿畀我登階而至。
“何事?”熊荊看到兩人齊來猜到應該是出了大事。
“是韓國……”看到張良和韓鉦在,勿畀我欲言又止。
“稟大王,韓王降秦矣!”訊報並不是什麼機密,項燕也知道這幾日芩公主日日哭訴請大王出兵救韓,因此當著韓使的面直言相告。
“降秦?!”熊荊錯愕,秦軍兵臨新鄭才幾天,韓國這就降秦了。
“啊!敝邑…降了…秦……”張良和韓鉦也是震驚不已。兩人都擔心遠在韓都的家人,怕破城後秦軍斬首記功,家中老弱無存。現在大王降秦,新鄭安然無恙,家人應該無恙。張良、韓鉦不自覺鬆氣的表情讓勿畀我鄙視,兩人很快揖禮退出了明堂。
“韓人如此,焉何不亡!”張良、韓鉦出去時沒有半點悲哀,也不見嚎哭,項燕嘆了一句。
“韓國既已降秦,魏王該大駭吧?”熊荊笑了笑,說起了魏國。
韓國賄秦獻地南陽郡,以禍水東引,魏國是恨得牙癢癢的。可再怎麼恨,韓國一旦滅亡,魏國便首當其衝。韓境距離大梁不及百里,雖有一道長城、外加圃田澤隔著,但秦國從北面、西面兩面包圍大梁,魏王魏增怕睡覺都不安穩了。
“信陵君前幾日還在遊說臣勸大王出兵救韓,而今……”唇亡齒寒,信陵君魏間憂早就在郢都活動了,尤其是遊說項燕,可他怎麼也猜不到,未等發兵,韓王安就降秦了。
“秦軍攻魏否?”天下局勢再變,秦國的戰略方向又一次模糊,熊荊因此再問。
“秦軍若伐魏國,何以騰契領軍滅韓?”項燕指出了最重要的地方。
“秦國若伐魏國,鴻溝諸水道當阻塞也。”勿畀我也不認為秦軍要伐魏國。
“那還是伐趙?”熊荊默默道。他倒希望秦國伐魏,伐魏趙國就解脫了。時至今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