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幾年,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可。”熊荊還未答應,淖狡就出聲反對。“魯師最眾,成介必不會答應。且齊魏見我出兵僅數萬,何以以舉國之兵與戰?齊人五十萬卒,必不盡出。”
“齊國五十萬甲士,但要於濟西裝置,至多出兵三十萬,魏國出兵十萬、十五萬,我軍或五萬,此四十五萬矣,當可與秦人一戰。”項燕大致估算了一下敵我兵力,覺得可以一戰。
“前次退兵之後,秦人已有戒備,若秦軍六十萬而我軍四十五萬,如何與戰?”熊荊也不贊成項燕的分兵之計。真像城濮之戰那樣,秦軍猛攻齊魏兩軍,兩軍大潰,楚軍再強也會被左右迂迴,這戰根本沒辦法打。
“若秦軍六十萬,那我得南郡也!”項燕道,他看到的永遠是整體。“西進以攻秦未必不可。秦國之政,以咸陽為魁首,若我軍能趁虛擊破咸陽,秦國必滅。”
“我何時才能擊破咸陽?”熊荊反問。“作戰司已推演,復郢後即入武關不可行。必要拿下南陽郡,得魯關、方城,才能入武關道。昔年楚軍戰於藍田而不得不退兵,韓魏助秦也。”
關中四塞,最薄弱的就是武關,八十年前楚軍破武關戰於藍田,卻被韓魏聯軍攻佔了召陵(今河南漯河東),直逼鄧邑,最後只能無奈退兵。楚軍復郢後想要從武關道攻入咸陽,還要攻佔南陽郡的中心宛城,還要奪取南陽盆地北面的魯關、東北面的方城、葉縣。等南陽盆地奪下,三年積粟也吃得差不多了,必須再次積粟。這時候趙國早亡了。
這是純軍事角度上的分析,如果從外交政治上看,西進復郢肯定會招致齊魏趙三國的反對。這顯然是要三國出兵吸引秦軍火力,給楚國當沙包。楚國復郢,他們得不到半點好處。而如果楚國入武關真滅了秦國,天下局勢一變,他們反而要提防楚國。牽一髮而動全身。西進復郢,四國之盟不僅在實際中完蛋,還會在信任上完蛋。
想到這裡熊荊不由再提舊事:“若出塞以擊秦……”
“出塞擊秦險矣!”項燕坦誠道。“出塞三千里皆蠻荒之地,天氣又殊異,入秦七百餘里更是難行,若秦人有備而伏我,以隴西之地,我軍盡墨也。”
“然作戰司曰可行。”熊荊執意道,這不是主觀臆測的可行,這是實踐上、數字上的可行。
“作戰司曰可行非真可行。”項燕強調道。“大軍在外,稍有差池……”
涉及四國的作戰計劃,任何一方洩密都不敢想象。不從上郡入秦雖然避開了子午嶺,但汧水、涇水河谷也多是險地,林木又密集,秦軍設伏並不困難。
“那當如何?眼看趙國亡國而不救?”熊荊責問道,“趙國若亡,我得舊郢也不償失。”
熊荊的責問項燕回答不上來,淖狡等人也回答不上來。而以楚國的政制,這件事又無法扭轉,西進似乎已經成定局,趙國必亡。想來想去無計可施的熊荊出乎意料的道:“來人!速召成介。”
行敖制後,國事不再決於燕朝,熊荊忽然召成介讓人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成介很快應召而來,他剛剛坐下熊荊就道:“成卿以為,復郢幾年可入武關道攻拔咸陽?”
君王相召詢問國策都是單獨召對,現在項燕、淖狡等人全在一側,這點讓成介很不習慣。他掃了項燕等人一眼便道:“還請大王屏退他人。”
“哼!”武場上弋菟餘恨未消,現在得聞此言他不待熊荊揮退便沉哼而去。他走後,項燕等人也揖禮告退,偌大的明堂最後只剩下熊荊與成介兩人。
“稟大王,臣以為復郢當年便可入武關道攻伐咸陽。”成介大聲道,志氣卓然。
“當年便可……”熊荊大吃一驚,“南陽距咸陽一千三百餘里,又有武關……”
“大王誤矣。”成介道。“此非復郢之戰,此乃楚軍西進攻拔咸陽之戰,十萬大軍沿武關道西進,由丹水輸運糧草;另十萬大軍屯駐宛城,護其後路。齊魏兩國,遣使說之使其出兵於大梁,作北上擊秦之勢,使秦人無暇以救也。
楚軍剽輕,千里之地二十日可至。知我擊秦,秦人或猶豫進退,或遣兵以援南陽舊郢,不知我軍西進實乃攻拔咸陽也。待其知,大軍已入方城,進,有宛城十萬楚軍相阻;退,又不能急至咸陽以救……”
“十萬大軍於宛城以阻秦軍?”成介三言兩語就勾畫出整個戰略佈局。楚軍步卒當於復邑、馬谷入南陽郡,舟師自然是從漢水攻入南郡,然後逆漢水往北一直到臨品(今湖北丹江口市均縣鎮)。臨品是丹水、漢水的交匯處,舟楫到了這裡再往北就是武關道。
“且我糧秣皆在太行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