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亂徒,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趙政不死,以秦國的國力,不待明年,今年就會捲土重來。然後就是一場持續數年的消耗戰。如今秦軍幾乎滅亡了趙國,燕地和代地存留的趙軍士卒很少,可能不超過十萬。憑這點士卒不要說反攻,能維持住就不錯了。天下之大,秦國已佔其三。真要陷入漫長的消耗戰,損失的是將是楚國而非秦國。
天色昏暗,整座陳郢好似鬼城,剛入城門項燕就聞到一股屍臭味。越靠近王城這股氣味越明顯。好在入住的地方不是王城,是王城後面的大市。
得知楚軍未襲敖倉,十幾萬楚軍大半住在城裡,睡秦魏兩軍留下的軍帳,吃秦魏兩軍留下的粟米,這時候熊荊才慢慢知道一個月來外面發生的事情。
在項燕的描述下,秦國確實是為自己來的,秦王口中的會盟物件是新王不是自己。如果不痛擊秦國,形成再次合縱的局面——哪怕這種局面是假的,秦國將繼續攻伐楚國。
齊國割讓下邳以北都不動心,齊王實在是太膽小了,或者說秦國實在是太嚇人了。但聯齊不能反覆,還必須繼續,總有那麼一天齊王會大膽一回。
國內縣公邑尹真是反了天,還有陽文君這個混蛋。如果秦國伐楚的目的是為自己,那麼他必定很早就與秦國有所勾結。秦軍負責圍城,他則負責內亂,目的自然是使楚國再次走上親秦的道路,這其實也是華陽太后、昌平君一直希望的。
當年楚秦同被中原諸國視為蠻夷,從楚成王、秦穆公起,兩國就開始聯姻,迄今已近四百年。如此久遠的聯姻使得楚國一直在聯秦、聯齊中搖擺、失策。懷王、襄王為此付出足夠代價後,國內一些人依舊對秦國抱有幻想,無視秦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淳樸的秦國。
聯齊是楚國今後不可動搖的國策,但楚國毫無疑問的會成為齊國的西面屏障,不斷遭受秦軍攻伐。這也是沒有辦法事情,地理位置決定楚國必須扮演這樣的角色,就像春秋時期地理位置決定秦國必然楚國的側翼盟友,共同對付強大的晉國。
秦、齊是楚國外交戰略的關鍵,被秦國東郡阻隔於黃河北岸的趙國只能成為一支孤軍,除非楚軍真能變成為大司馬府所規劃的水上陸軍。只是黃河不比長江,航道很不固定,冬季冷的時候還會結冰,春天冰冰化冰凌又塞河,無法行舟。
外交如此,內政則是一塌糊塗,縣邑竟敢不派兵勤王,等同謀反。以譽士代縣卒,肯定會造成楚國行政組織在某一個時間段癱瘓,甚至爆發內亂,可熊荊沒想到居然是在這麼關鍵的時刻。該怎麼處置這些縣公邑尹是一個棘手問題。
不殺,以後只要時機得當,這些估計又要故態復萌,進而造成政局動盪;殺了,這些老狐狸又以公族的名義派了兵,怎麼殺?他們等於是封君,縣邑經營多年,手底下還有縣卒,真逼反了跑到秦國,日後幫秦軍帶路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群臣商議之時,項燕提到了若敖氏之後若敖獨行,贊其先鋒之功。說到若敖氏熊荊心有慼慼,苗賁皇對楚國帶來的危害還是小的,苗賁皇不過是讓楚軍輸掉了鄢陵之戰而已,繼他之後的屈巫教會吳人車戰,使吳國成為楚國的勁敵;再後的伍子胥率吳軍攻入紀郢,楚國差點就此滅國;還有白公勝之後白起一劍斬下,楚國斷成東西兩截,痛失族地祖陵。
楚國八百年,每一次貴族傾軋都要付出無法想象的代價,而每一次貴族傾軋的背景都是王權擴張。只是,新政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擴張王權,而是強大公族,讓他們重拾被他們拋棄的勇武,這難道也錯了嗎?還是他們根本就沒有勇氣再次勇武起來,只能睡在軟榻上,聽著靡靡之音,擁著美人苟延殘喘?
熊荊一夜未眠,次日本該早起的他醒了一下,又迷迷糊糊睡了回去,等到中午他才起身洗漱。
陽光明媚、天空湛藍,春風徐徐吹來,弄得他連打瞌睡。沒有咖啡的時代,他只能猛喝幾口濃茶壓壓睏意,然而茶喝多了又會缺鈣,他不得不吩咐長姜晚上吃豆腐。
豆腐源於接骨的石膏,找到石膏的熊荊不自覺想起來豆腐。中學化學課有這個實驗,酒精燈把豆漿加熱到八十度再加入飽和石膏水,豆漿就會凝固,濾布包起來冷卻就是一塊豆腐。圍城的時候即便有石膏豆漿,他也不好意思自己一個人吃豆腐,現在不圍城了,他恨不得一天吃成個胖子——為了表示與同士卒共甘苦,幾個月的粟米醬菜吃的他快要瘋了。
大王睡到中午晚上有煎豆腐吃,同樣一夜未睡的項燕等人一直熬到中午也沒有休息。與前年秦軍騎兵屏絕整個戰場不同,現在楚國騎兵完勝秦騎兵,從昨夜開始便不斷有訊報傳來。得知六十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