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章 院落,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姑母、姑母!嗚嗚嗚嗚……”一見到趙妃,已經安靜了一會的贏南便又驚天動地的哭喊起來,“羋玹殺我、羋玹殺我、羋玹殺我……”
她不認得羋霓是誰,只知道這些人全是羋玹的陪嫁,都是羋玹的侄娣。她們那麼處心積慮的要毀掉自己的容貌,肯定是羋玹的唆使的緣故。
“罷了。”看著仍跪在身前的羋玹,趙妃揮袖。“回宮好好將養,或許今日能懷上大王子嗣。”
“唯。謝母后。玹兒告退。”為了那一刻的歡愉,羋玹寧願被趙妃責罰,事情變成這種結果,她心中忽然想笑,開心的笑。她懂得趙妃在乎什麼了。
若英宮內,心裡滿是笑意的羋玹還未下階,贏南便衝出帳幕,撲到趙妃懷裡嗚嗚哭泣。一千多里外的咸陽渭南,同樣有人哭泣,然而哭泣的聲音也嘶聲喝問:
“秦王…趙政,你曾忘荊人之辱否?!”
燒成灰燼的太廟和正朝、已成廢墟的咸陽城、三十多萬斬去左腳的秦軍士卒,還有戰場上至今仍未收斂的秦軍屍骸,每每想到這些,趙政都會憤怒落淚。帶著哭聲的嘶喊讓他血脈迸張,他同樣嘶喊道:“趙政,一刻、也弗敢…忘啊!”
撕心裂肺的聲音問完,趙振站了片刻等心情平復才走入大室,要進入明堂時,等候在堂後斬了一隻腳的趙高再度悲聲喝問:“秦王趙政,你曾忘荊人之辱否?”
趙政再度駐足,大聲答道:“趙政,須臾弗敢忘!”答完才穿過帷幕,進入明堂。
渭水兩岸宮室盡毀,只剩下太社和燕朝,然而秦國並未因此影響視朝,昨日是趙政從雍城返回咸陽之日,今日他便在曲臺宮燕朝視朝。
咸陽大火,燒死了不少官吏還有官吏的家眷,但在雍城發來的王命中,咸陽大火初是荊人侯諜趁亂放的火,而後才是墨者守城與敵俱焚,任何有言墨者縱火都是荊國侯諜或者國賊。昨日,趙政以國禮祭祀了戰死的墨者和隸臣。
燕朝非視朝之地,重臣能立於明堂,其餘官吏都在階下。趙政還未出現,室內傳來的兩句喝問就讓群臣振奮,唯有昌平君熊啟等人心中忐忑。本希望秦楚兩國能化解自懷王以來的仇恨,沒想到兩國的仇恨又深了一成。
視朝並無大事,無非是恢復國都的日常。房舍需要新建,官吏需要重選,這些都是瑣事。視朝結束後,重臣齊聚的燕朝,才開始真正的商議國事。
“李信為何退兵?”趙政不是皮弁服仍是韋弁服,他怒目看向衛繚,責問原因。
“啟稟大王:李信數日前曾上書一封,為韓人所截也。”李信撤出方城這麼大動作,國尉府必然知曉。
“韓人?韓人已是寡人的子民,何以截軍中驛騎?”趙政惱怒。他的思想中,黔首是順服的,韓王在時,黔首就是韓人,現在韓國已被大秦所滅,那黔首就是秦人。既然秦人,就要遵守大秦的律法,豈能攔截軍中驛騎?!
“大王,韓地近魏國,韓人多叛也。”衛繚側看熊啟,“此潁川郡郡守之責也。”
“大王,潁川郡乃新佔之地,為籌軍糧,戰前又強徵新黔首之粟……”
“徵新黔首之粟又如何?”趙政瞪著熊啟。他已不是以前那個趙政,現在凡是有楚國有關係的人或物,他都厭惡。“新黔首非大秦之民否?”
趙政語氣激烈,與之前有很多的不同,熊啟聽出激烈中帶著無窮的憤恨。然而潁川郡關乎李信四十萬大軍,若不強徵潁川郡庶民的粟米,李信只有退兵。
“大王,新黔首確是我大秦之民,然奪其粟米,彼等無以為食,田中粟又未熟,彼等只能上山為賊。新佔之地,理當懷柔,而不當……”
“放肆!”趙政厲喝。“堂堂丞相,竟為賊人開拓,你是想言我大秦乃暴秦否?!”
“臣不敢,臣不過以實論實。”熊啟大驚。“臣只為大秦計,新佔之地若不懷柔……”
“為大秦計,還是為大荊計?”趙政看著眼前的熊啟,彷彿眼前站著的是熊荊。“食大秦之俸,效大荊之王,哈哈,哈哈哈哈……”
“大王?!臣何曾效大荊之王?臣何曾……”熊啟驚慌而忐忑,雙腿忍不住發抖。
“李斯!”趙政沒有再笑,臉上再度冷漠。
“丞相熊啟、昌文君熊夢,俱荊王之兄也。彼等以信鴿暗通荊王,出賣大秦,其罪當誅……”李斯出列大聲說道。‘信鴿’二字直接讓熊啟癱在了地上,與此事毫無關係的熊夢臉色也變得煞白,不明白曾是楚系的李斯為何不提前暗示通報。
“帶走!”李斯說話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