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五章 憤怒,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身上加厚了的甲衣,矛柲紛紛斷裂。靠著第二排、第三排乃至第四排的夷矛,楚軍才攔住秦軍的前衝之勢。
相同的是,秦軍的矛柲一樣折斷。沒有酋矛的秦卒拔出腰間的百鍊鐵劍,與手持鉅刃短劍的楚軍相搏。國尉府、少府這幾年的殫精竭慮並非沒有成果,最少這一次交兵,最前排秦軍的兵甲已並不遜色楚軍太多。依靠著這些兵甲,前排高大的銳士居然把楚軍打退。遺憾的是,精心準備的兵甲銳士不及總數的一半,另外一多半在李信軍中。
前列與前列的交鋒,只有第一線的軍官士卒才清楚內情。熊荊看到的是大約四萬秦軍向己方疾衝而來,其中軍速緩,左右速急,擺明了是要繞擊或者後擊。只是,四萬秦軍哪怕陣厚百行,其陣寬也有五百米。左右最外側的秦卒要想跑到中間,大約需要一分鐘。
這是直線,真正的包抄不可能是直線,而是由外側緩緩向內彎曲的曲線。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秦軍身著鐵甲,他們根本跑不快。熊荊也不是在乎秦軍跑的快跑得慢,他在乎的是秦軍各部彼此之間的協同。
兩軍交兵之前,秦軍的表現讓人找不到一絲破綻,可在交兵的剎那,急欲攻擊息師側後的秦軍沒有謹守他們應該謹守的全軍陣線,而是脫離陣線奔向熊荊側右方的息師。
實際而言,這不是什麼破綻,郢師東城師內凹,斜對著息師的後方,相隔不過三十步。而秦軍左翼正以曲線包抄東城師的側背,最近的距離不過二十多步。他們只是提前收緊,打算攻擊息師的後方,楚軍要想抓住這個破綻,就要在秦軍衝來前變陣,向右側四十五度進攻。
二十多步哪怕是穿了鐵甲,那也只是二十多秒的事情。二十多秒下達軍令都不夠,有談何變陣?但讓人想不到的是,楚軍根本就不需要傳達軍令,也不需要變陣。因為郢師兩個師並不是像息師、唐師那樣列成縱列,它本來就是橫列的。熊荊的王旗王往東北方一指,東城師計程車卒就撕去偽裝的外表,‘噠’的一聲全師全部右轉,衝向那個僅有十多步寬的缺口。
戰場上有一種事情叫做無可奈何。眼下向東城師急速奔來的秦軍左軍正體會著這種無可奈何。荊人向自己奔來,但不是陣列正對,而是陣列相錯。六十列寬的荊人軍陣只有外側的三十多列與秦軍交兵,剩下的二十多列楚軍會從秦人左軍最右側與中軍那道缺口穿過。
能在交兵前的幾秒內迅速填補那道寬僅二十多列的缺口嗎?當然不能,除非整個左軍瞬間向右平移二十佇列,不然強行填補這個缺口即便不會使軍陣斷裂,也會造成軍陣單薄。
“殺!”身後矛柲的斷裂聲不斷,東城師一旅毫無阻礙的穿過了秦軍的缺口,出現在秦軍的身後。指揮作戰的秦將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幕,正下令後軍上前補救時,衝過缺口的這一旅沒有右轉,也沒有衝向短兵環繞的旌旗,他們對側擊息師的秦軍中軍開始衝矛。
側擊之軍卻被敵人側擊,這真是莫大的諷刺。夷矛如菟和山之戰的隨師一樣,狠紮在秦卒的側身。息師的軍陣並不厚,只有六十行。第一波衝擊就將秦卒殺退十數步,等後面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夷矛衝來,攻擊息師側翼的秦軍敗退的一乾二淨。這些敗卒擠壓著攻擊息師正面的秦軍,人與人擁擠在一起,使得息師東北角的陣列全部陷入混亂。
混亂並不完全致命,對秦軍而言,真正致命的是拉開了和楚軍的距離。沒有足夠距離的衝刺,楚軍的矛衝不起來,只能相拒,雙方矛推著矛。眼下正面的秦軍因為敗卒的衝擊拉開了與楚軍的距離,楚軍矛手的衝擊也就接踵而至。
“仇必報、恨必血!仇必報、恨必血!仇必報、恨必血……”吶喊聲在息師中響起,緊接著是全軍士卒的怒吼,這是楚人的憤怒。這種憤怒正挾持著風雷,疾刺向數步外的秦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