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誰能?,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態勢,齊國沒辦法置身事外,又因為秦國‘懼楚久矣’,因此也沒辦法漁翁得利,秦國必會先亡齊國,再伐楚國。
身為軍師的牟種想法如此,他並不清楚衛繚已經說服趙政同意滅齊,但他清楚隨著楚軍拿下漢中,秦軍進攻楚國的道通道變得極為有限。佔領齊國,從穆陵關南下攻楚,也是一條路徑。而兵力不足的楚國將在數千里長的國境上疲於奔命,即便是據關隘而守,也要分攤兵力,使得本就不足的兵力更加單薄。
“楚使無禮,請大王逐之!”牟種抓住機會進言道,他最怕楚使譏言,然後大王一激動就出城與楚軍大戰。楚軍千里而來,必有所持,只是他還不知楚軍所持的是什麼。
臨淄西城小城城門再開,手舉旌節的莊無地被齊人趕了出來,等候在此的馬車速將他帶回西北方的楚軍大營,熊荊等將領早就在等著了。
“臣有辱使命,未說得齊人速與我戰。”莊無地大拜。
“免禮吧。”戰與不戰,決定權已在齊人之手,這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故而熊荊聞言神色未變。等莊無地起身,他才問道:“齊王何言?”
“齊王曰:必與我一戰。”莊無地道。“臣問何日與我戰,有人出列相答,言此與我無涉。”
“敢問何人出列?”引路的侯諜手上拿有一本畫冊,上面全是齊臣的畫像。
“乃齊國軍師牟種。”莊無地去之前已經看過畫像,知道那人是誰。“臣以為齊人之策,一待各邑援軍,二待我軍糧盡。援軍不至、糧秣不盡,其不與我戰。”
“稟大王,末將已屏絕臨淄、安平兩城,援軍不可速至。”媯景連忙相告。在決戰之前,三千輕騎的任務就是屏絕齊人對外的聯絡。
“稟大王,我軍糧秣充足,尚可食四十五日。”粟客也道。“唯馬匹藁料不足。”
來的時候每艘戰舟裝有本舟士卒兩個月的粟米、菜羹,另外還有五十艘大翼專門裝馬吃的豆麥。只是馬不僅僅吃豆麥,還要吃藁草。藁草重量輕體積大,戰舟不好運輸,只在朱雀號上運了一些,但依然不夠,現在馬吃的都是精料,少有藁料。
“馬料不足?”熊荊有些奇怪,他記得五十艘專門運馬料的大翼就裝了一千兩百五十噸豆麥,另外每艘大翼還裝了五噸豆料,馬料加起來超過兩千五百噸,足夠四千匹馬吃兩個月。
第八十二章
人馬都有兩個月糧秣,減去往返所需,可支撐的時間也就是一個月多幾天。從軍事上說,這已經足夠,各地齊軍趕至臨淄的時間也就差不多一個月。不過因為騎兵屏絕,各地不能馬上得知臨淄被圍,援軍趕至臨淄的時間將大大延後。
古代軍隊的糧秣正常情況下並不能靠後方輸運,多是就地徵購。但這樣軍隊必須保持運動,因為一個地方糧秣再多,也有消耗殆盡的時候,保持運動才能在各個地方徵購糧秣。圍城戰這種不運動的戰爭是要極力避免的,不運動等於無法徵購糧秣,只能靠後方運輸。
這在技術上很難做到,除非有通暢的水運。先秦時期動則幾十萬大軍,依靠的多是水運,即便不是水運,也是以水運為幹、陸運為支。唯有長平之戰的趙國不得不穿越太行山陸路運糧,供應占全國人口幾近十分之一的軍隊,弄得是舉國皆疲。
楚國與臨淄之間沒有水運,但有海運,只可惜能運輸糧秣的舟楫太少,朱雀號一次只能運輸兩百多噸,不過是全軍三日的消耗。
糧秣,很可能會是一個問題,但各地齊軍增援臨淄是另一個大問題。為防守穆陵關齊軍當然不能全部趕來,可最少也會有十萬人回師。臨淄二十多萬齊軍,再加十萬援軍,這就是三十多萬,是當下楚軍的十數倍。
三十多萬是一個讓人窒息的數字,諸將心裡都捏了把汗,不少人心裡已有撤軍的想法,然而礙於熊荊鎮定自若,肚子裡的話就此忍下了。
“報——!”軍報從幕府外傳來,來人喝道:“齊人正使人出城。”
“殺!”熊荊看了媯景一眼,毫不猶豫的命令。
屏絕內外本就是騎兵的任務,昨天晚上騎兵第三師師長棄疾踵已率部奔至臨淄、安平城下,天亮後項超的騎兵第二師接班,媯景的第一師待命。現在齊軍遣人出城告援,不需媯景傳命,劫殺已經開始。
臨淄東面是緇水,北面是運河,楚軍只要扼守住渡口橋樑即可阻止齊人出城,唯有南面、西面無此阻礙,出城門便可狂奔。可楚軍騎兵就守在城門口,齊人的車駕一出城就被他們打了回去,也有靠騎兵、步卒衝開騎兵的阻攔徑直南去的,但戎車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