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加害,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連連搖頭道:“寧願八馬,亦不能以龍馬挽之。”
四駢八馬,熊荊想象不出四駢八馬拖曳火炮佇列將達到多長,他轉而說到,“不佞以為兩軍對陣無炮亦可,有炮反而不利。”
“請大王細言相告。”項燕不解。他不知熊荊是不是真的不希望各縣邑軍隊裝備火炮,而是想自己一個人獨佔這種雷霆神器。
“火炮需八馬拖曳,佈於陣列之前,交兵前轟擊之。”熊荊大致說起火炮用於戰鬥的使用方法,“然若敵軍退一里再行列陣,我軍若何?”
“我軍當追擊之。”項燕答道,這種問題是軍事常識了。
“火炮若何?”熊荊再問。“大軍是否要再等火炮列陣而戰,還是不等火炮列陣而戰?”
“這……”八馬拖曳的火炮,野戰狀態下是平地還好,若有溝壑根本就過不去。兩軍對陣,總不能等到火炮運來再開打吧?如果追擊,火炮還沒有運來,兩軍就已經衝殺在一起了。
“火炮雖善,然不可及時隨大軍陣列同進,善又有何用?”熊荊道。“鉅鐵府正在設法將炮造小,唯有造小,火炮才可隨大軍追擊。”
不由自主的,熊荊想起了瑞典人曾經使用過的皮炮。所謂皮炮就是用皮革卷制而成的大炮。為何要用皮革卷制大炮?正是瑞典人為了追求火炮的機動性而部分捨棄火炮的殺傷性。楚軍當然不可能用皮炮,鉅鐵府正在試製更輕的六磅炮。
“再則是,與其火炮射出炮彈,便不如士卒投擲炮彈。”熊荊說起了另一種方法。“以生鐵罐裝入數斤火藥,點火後擲於敵陣之中,此可破陣也。兩軍對壘,所求者不正是破陣?”
“放——!”熊荊剛剛說完,底艙火炮甲板便傳來巫空的開火的命令。“轟……、轟……、轟……、轟……”炮聲震耳欲聾。
四門十八磅海軍炮依次開火,站在艉樓甲板的眾人當即感覺到腳下的海舟向一側劇烈的橫移,隨後便是一陣刺鼻的硝煙迎面撲來。海卒炮每放一炮都能使整艘海舟橫移,步卒卻只能用生鐵罐人力投擲,眾人忽然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項燕是明白人,他並沒有受大炮開火的影響,只點頭道:“確可如此,然則鐵罐點火不便。”
“點火不便可用火繩。”熊荊說道。他並不打算造火繩槍,但不是說不造火繩。
“火繩?”項燕不解。
“不遇大雨,火繩不滅。”熊荊解釋道。“火繩可圈於士卒頸間,對陣時點燃鐵罐,再將鐵罐拋入敵陣。炸裂後敵卒驚擾、死傷,我軍可趁機擊破其陣。此最易者也。”
破陣永遠是冷兵器時代戰爭的主題。為了破陣,魏國練了武卒、秦國練了銳士、楚國練了重騎兵,耗費如此多的心力、物資,所求的不過是在對陣時擊破敵陣。破陣不等於勝利,但破陣無限接近勝利,火藥就是讓楚軍無限接近勝利的利器。
“竟可如此!”項燕想起了第一次所目睹的火藥威力,十米厚的城牆被炸塌一半。
“當然如此。”熊荊連連點頭。他也是幾經考慮,發現最簡單、最有效、最迅速的將火藥用於戰爭的方法就是組建擲彈兵部隊。秦軍即便日後熟悉了雷鳴般的爆炸,也無力防禦兩軍交兵時,從楚軍陣後投擲過來的炸彈。數百名擲彈兵集中攻擊某一個點,軍陣必破無疑。
只是,擲彈兵部隊有效的前提是要得到高純度的硝石,不然四倍重量的炸彈擲彈兵再威猛也很難投到敵陣,說不定反而炸傷了自己人,讓秦軍破了陣。
既然不知如何提純硝土,剩下的選擇就是外購硝石。在1909年合成氨工業以前,智利硝石供應全世界,而在智利硝石供應全世界以前,印度曾壟斷全世界市場的硝石供應。前者是硝酸鈉,後者是硝酸鉀,因為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壟斷,硝酸鉀的另一種稱呼就是印度硝石。
現在印度並不出口硝石,如果楚國刻意尋找硝石,火藥的秘密是否會被印度人堪破?也許最好的選擇還是智利阿塔卡馬沙漠,又或者某個不知名的、乾燥酷熱的海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