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宮室,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王,臣以為大婚當與遷都同時。彼時諸侯並至,威加海內,以示我楚國復強也。”司空昭顧不僅僅是個司空,身為昭氏,他完全明白遷都的意義。
“嗯?”正想著生兒育女的熊荊看向他,如果大婚與遷都同時,那完婚之日就要在後年。
“大王,臣以為可也。”封人糾也道。“後年此時,紀郢可成……”
“紀郢之復,可分十年,何必急於一時。”熊荊滿不在乎。“且如今戰事不止,耕種已綴,何來人力大建舊郢?遷都與我楚國復強有何關聯?”
臣子們想把遷都當盛事辦,熊荊卻一句話堵住諸人,他突然想到一件事、一件很重要的事:“這復郢之費,是出於朝廷還是出於王廷大府?”
不提錢還好,提錢就傷感情了。昭顧立即閉口,封人糾也選擇閉口。大家都知道稅賦分立時,為了保住煤礦、鐵礦、造府,王廷已經放棄了山海池澤之利,各縣邑的田租、關市稅也留在了當地。諸氏、譽士僅需要貢獻一些當地的土產,並無什麼花費,王廷只收口賦。
而王廷的錢,全靠各項實業,不是內貿就是外貿。但內貿和外貿都受朝廷限制,國內鉅甲不能賣太貴,國外像秦國根本就不能賣出鉅甲,只有海外不受什麼限制。築城耗金不菲,當年壽郢築城,封了春申君淮上十二縣,以淮北十二縣的人力物力,一、二十年才成。現在要復紀郢,真要建至壽郢那種規模,兩年築成即便有混凝土,也要費十數萬金不止。
“司會何在?”臣子們都不作聲,熊荊喊起了石尪。
“臣在。”石尪是王廷之臣,王廷財政、大府全由他掌管。
“復王城者,當費金幾何?”熊荊問向封人糾與昭顧兩人,兩人都參與過壽郢築城。
“大王,以混凝土築城,所費不多。”封人糾道,他知道熊荊的顧慮。
“不多當是幾何?”熊荊追問。
“王城不需夯土,宮室不用大章柱樑,三千金即可挖溝渠平土地,一萬金便可築牆修路盡起宮室,又兩萬金可飾太廟、太社、庫衙、正朝、正寢、小寢及嬪妃諸宮。如此三萬五千金足以。”
封人糾只能估計約數,地下部分三千金是比較準確的,因為紀郢王城寬不過四里,長不過五里,挖出溝渠,佈設下水道、平整土地、修築道路,這些並不要多少錢。
宮牆、宮室是大頭。宮牆加上宮室與苑囿隔離的中分牆、諸門之牆,這就有二、三十里之了;紀郢王宮要比紫禁城大多了,王宮內宮室亭臺、樓閣軒榭,數以百計,建築面積如果換算成城牆,長度不下六、七十里。百金一里,萬金並不過分。這還是混凝土價,要是採用夯土、木結構,十萬金肯定是要的。
既有建築,那便要有裝飾。楚宮的牆是椒牆,近百里塗下來,用的花椒、蜃灰不計其數;宮室又要有蒻阿羅幬,紅帷翠帳,翡翠珠玉,這些東西可奢可儉,兩萬金只是打個底,到時候可能看水漂都看不到。
雖然封人糾的估算是往少裡算,三萬五千金熊荊完全能夠接受,可石尪並不滿意這個預算。他臉上先是一笑,然後道:“此多矣。”
“此多矣?”封人糾已經算的最少,不明白石尪為何嫌多。
“然。臣以為萬金足以。”石尪聽封人糾說話是垂著眼簾的,此時眼睛一翻,一句話砍掉大半預算。“此大戰之時,大建宮室,必多非議。臣以為大王之正寢、太后之寢宮、王后、夫人、嬪妃之小寢、房室,僕臣之居所,此足以。至於路門之外……”石尪這時又看向封人糾和司空昭顧幾人,笑著道:“除太廟外,其餘王廷一概不建。”
“這……”包括左右二史在內,諸人都是一驚。熊荊卻笑了,道:“善!路門之外,皆歸朝廷所有,既歸朝廷所有,便由朝廷營建,此與王廷無關。”
社稷、正朝倒不怎麼花錢,但庫門之內的也有諸多府庫、官衙,這並不比路門內的宮室少多少。這些如果不建,可以省好幾千金。
“宮中裝飾什物,臣以為取之壽郢即可,何須再置?”石尪確實是摳門扣到家了。幹什麼都優先考慮二手而不是新置。“如此一千五百金即可挖溝渠平土地,四千金便可築牆修路盡起宮室,又三千金即可飾正寢、小寢及嬪妃諸宮,萬金足以。”
“恩。”熊荊再度點頭,覺得很好。本來想大大營建,打算建一個雄偉郢都的封人糾則無比失落,他覺得如果按照石尪的萬金預算,這王宮甚至比不上壽郢。
“大王,紀郢乃我楚國大郢,豈能因陋就簡?”昭顧看不下去了,揖禮進諫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