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章 茫然,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政行向灃水,熊荊還在咸陽城北等待。要想炸開厚達二十六丈的咸陽城,就要從城根處往裡最少鑿入十丈。本來從城門處開鑿最好不過,那是新填的土,但城頭墨者從懸門縫隙裡不斷往城門洞內灌魚油,工兵如果選擇這個位置,性命不保。

火藥運抵的時候,工兵不過鑿了三丈許,從夯土處轉折往下,挖出幾具埋在城牆下的骸骨,進到城牆下的軟泥,進度才真正的加快。饒是如此,挖到合適的位置,估計也要到晚上。

楚軍鑿城,城內的墨者自然知曉,確定方位後,城內也開始反挖。以地道對地道,算是攻城戰的日常了,不過這一次楚軍是要挖出地道埋入火藥進行爆破,墨者是要破壞楚軍爆破。

“項伯明日與王剪相決?”安頓好羋蒨的熊荊回到帳幕,看到了從幕府帶過來的諸多訊文。

“然也。”鬥於雉和東野固親自過來了,渭南除了搜捕秦王,並沒有什麼大事。“王剪舍邯鄲南下,防我軍與趙人相擊。”

邯鄲堅城,王剪對邯鄲更多的只是圍困而非強攻。楚軍攻入南郡,又攻入南陽、商於,最後還攻入了關中,得聞咸陽被拔的趙人振衣彈冠、人人振奮。趙國確實是要亡了,可秦國已經亡了。這種情況下的邯鄲很難拔下,即便拔下,秦軍也會傷亡慘重,一旦盈論將卒無功反而有罪。這種戰除非有王命,不然誰愛打誰打,項燕率軍來救,王剪自然舍邯鄲南下。

“秦軍幾何?趙人出邯鄲否?”熊荊再問。他希望趙軍也能出城,不然敵我兵力懸殊。

“王剪只率二十萬人南下,十萬駐留邯鄲城外。”淖信稟告道。

“只率二十萬?!”熊荊驚訝,驚訝後又是慎重。王剪老奸巨猾,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我軍二十四萬,秦軍二十萬,此戰……”鬥於雉看向莊無地,兵力我多而敵少,可齊軍的戰鬥力讓人頭疼。臨淄之戰只是殺了後勝,分王權於正朝,庶民還是庶民,並無變化。

“項伯軍中有火炮二十門,兩軍陣戰,未交兵而開炮,秦人懼也。”莊無地道。他也清楚齊人可能靠不住,不過不是酈且想的那種靠不住,是對齊軍戰鬥力不放心,擔心陣潰。“即便不勝,亦不當敗。”他總結道。

“王剪奸猾,齊人不定。勿要慎重慎重。”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相隔千里,熊荊只能如此告誡。他轉而說起另外一件事,“俘秦卒三十餘萬,當如何?”

“請大王盡坑之!”鬥於雉揖道。“軍中糧秣不多,不殺奈何?若縱之,他日又為秦卒而攻我。”

“不可!”莊無地、東野固異口同聲,東野固道:“此不仁也。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惻隱之心。暴秦之為暴,殺人盈野、斬首盈城是也。我若盡坑降卒,與秦人何異?”

“秦人非人也!”鬥於雉怒視東野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若不盡坑降卒而縱之,他日彼等必再為秦卒。大王,秦乃敵國,何行仁義?”

“秦人何以非人?”東野固反對鬥於雉的觀點。“秦人亦人也。大王若盡坑降卒,天必怒,不吉也。天下人聞之,當以我楚國為暴楚也。”

鬥於雉與東野固激烈的辯論,好似成介與項燕。熊荊臉上則陰晴不定——彷彿邯鄲學步,他已經忘記作為一個庶民該如何行事,可又不知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君王。

先秦時期,‘禮’是後來孔子總結歸納出來的。實際在孔子之前,天子諸侯並非完全按‘禮’行事,有許多隨意性。於是孔子將符合自己思想的例項保留,不符合自己思想的則捨棄,更不做嚴密完整的論證,就這樣成了‘禮’,後來的君王都要守孔子歸納的‘禮’。

這種套路被孟子、墨家剽竊。孟子論證舉例認為——甚至根本沒有論證,就認為‘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他還義正言辭的警告天下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最後還強調:‘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不會血流漂杵。意思是戰爭三下兩下就順利結束,因為仁者無敵於天下。)’

時至戰國末期,保守主義、復古主義、避世主義、黃左思潮、絕對君主主義……,飽含這些思想的言論氾濫於天下,在不知不覺中浸淫人的思想。楚國、魯國是落後地區,即便如此,諸人的言行舉止依然受天下言論的影響。這些言論中,即便是孔子這樣的保守主義者,為了生計也不得不廣受弟子、周遊列國,妥協而世故。

從語言中讀出思想,從思想中窺視這種思想所產生的社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限花錢系統

兩斤滴龍蝦

在綜漫世界收集庫洛牌

嫋嫋紫鹽

樂傾希gl

別克陸上公務艙

迷失時空

緋之舞

一嫁再嫁,罪妃傾天下

貓的回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