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庇佑,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快天亮的時候,斷斷續續的秋雨終於停了。網此前,五百艘新式大翼戰舟、五百六十五艘舊式戰舟,以及一千六百餘艘民間舟楫所運輸的十九萬士卒,已連夜從城陽城外行軍至謝邑淮水沿岸,於秦軍的睡夢中,楚軍擺好了進攻架勢。
緊急運來的是十九萬人,加上城陽、馬谷原本的三萬守軍,唐、隨二縣近四萬縣卒,息縣等鄰近縣邑臨時加徵的一萬四千甲士。整個戰役實際兵力達到二十七萬餘人,而秦軍的人數估計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這是幾個月前攻伐城陽的那支秦軍。
人數上佔有優勢,兵甲、戰術也佔有優勢。五月到九月這四個月間,全國所有縣卒都革新了戰法,戈戟矛殳全部淘汰,兩丈、兩丈四尺的夷矛成了士卒的標準配置。最重要的是編制,原來百人一卒的舊編制改為三百二十人一卒的新編制包含225名矛手、50名騎手、36名弓手,十五名軍官鼓手等,五十名騎手短時間內、甚至可能永遠也無法配齊,但弓手不存在這個問題,不過是弓力弱一些。三石弓弓手不夠,兩石半、兩石弓手也行。
簡單粗暴的說,一石弓的射程等於拉力兩石的弩,六石弓相對於十二石弩。兩者都是單個士卒的極限,弓要難一些,全天下能開六石弓的人屈指可數,但萬餘魏武卒人人能開十二石弩。秦軍單臂弩的拉力一般是三到四石,相當於一石半、兩石弓蹶張弩的拉力在八到十石左右,等於四至五石的弓。兩石半弓不光是射速,射程也能壓制秦軍的臂弩手。
矛陣以密集佇列作戰,最害怕的就是弓弩,此時楚軍的甲冑裝備依然不全。陳郢之戰時,全軍約有六萬套環片甲包括城內的一萬套,可惜到戰事結束大約有八千多套嚴重損壞,主要是鉚釘脫落。五月到九月,四個月造府生產了四萬八千套環片甲,但為了換取糧食,七月份開始將一半的產能交付齊國。也就是說,楚軍實際裝備的環片甲不過八萬八千多套,加上修補的,真正裝備在第一線的環片甲為九萬三千多套。
於淮水進攻的楚軍有二十三萬人,九萬三千多套環片甲,等於每十人就有四人披甲。十五人一列的矛陣,前面六排矛手身著環片甲,後面九排矛手仍著皮甲。這個披甲數還是不高的,大司馬府的計劃是全軍戰卒全部著甲。
當然,武器上的優勢能否轉化為勝利還要靠戰術、指揮等各種因素。楚軍現在奇缺合格的一線軍官,軍校的開學時間一拖再拖,軍中只能採取以老代新的方式一邊作戰一邊訓練培養。
唯一慶幸的是,稷邑之戰是一場以多打少的戰役。二十三萬人總共有八百五十多個卒,五十三個師,一些明顯不合格、毫無矛陣作戰經驗的師、旅安排在了非突破口而陳郢圍城戰中的陳師、封君之師陳郢野戰中的五萬精卒、三萬王卒此時各氏都開始建設本氏私卒,故參與此戰的公族之師裁撤,這十二萬人才是真正的主力,安排在突破口。
朏明之時,楚軍開始埋鍋造飯,旦明就食。雖然臨戰,卻只能吃七成飽,同時每卒領了兩把糗糧,這是戰時吃的。渡過淮水至另一段淮水有六、七十里,追擊過程中沒時間造飯,只能吃糗糧。
作為陳郢圍城戰中的老卒,陳勝所在的伍自然被安排在了突破口。他把後勤官發下的糗糧小心的揣進懷裡,但手上沾染的細沫不捨得拍掉,只用舌頭小心的舔。網
山間秋意蕭索,微微的涼意讓人只打寒顫,鐵甲則更冷。陳勝穿過鐵甲,這是件惱人的玩意,很重,天熱的時候燙死人,天冷的時候冰死人,最冷的正月手一沾上去就要掉一塊皮。可這也是件保命的玩意,箭矢、戈戟打在甲衣上的當噹噹聲初聽著讓人恐懼,聽多了則讓人高興。什麼叫百兵莫傷我,這便是百兵莫傷我,比老巫給的符錄有用的多。
“著甲!”陳勝將手心的糗糧粉末舔了又舔時,卒長的聲音清楚的穿了過來,然後是偏長的聲音,然後是本閭譽士陳鴻的聲音,最後是伍長陳忿狗尾續貂的聲音。
命令下達,全軍在天亮前的黑暗中摸索著著甲。穿好甲衣不一刻天就亮了,淮水在不遠處流淌,岸上是秦軍連綿不斷的營帳。一夜之間對岸憑空出現如此多的鉅甲楚卒,值哨的秦軍嚇了一大跳。鼓聲很快響了起來,睡眼朦朧的秦卒緊急出營列陣,於岸邊擺出防守的架勢,以防楚軍渡河。與此同時,軍吏策馬王后急報主帥。
率領三萬衛卒、四千騎兵追捕熊荊的是李信,率領十五萬秦軍於謝邑一線阻截楚軍救援熊荊的是老將趙善。昨日項燕突然命令謝邑守軍肅清秦軍偵騎,偵騎夜不歸營讓趙善不安,天一亮一看,心當即就涼了半截:淮水對岸三十多里竟然全是楚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