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朱洛,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竟然是神明襄助己軍攻城,而自己竟然逃跑,被騎兵追回來的亡卒一片迷茫,這些人全被憲卒帶走,等待他們將是軍事審判。網沒跑計程車卒雖然有些嚇出了尿,但終究是沒跑,看著這些王卒被憲卒帶走,一些開懷大笑。
“雷神助我,庶民自然驚恐,請大王輕罰彼等。”兩名師長不約而同向熊荊求情。東城師不可能全是貴族,士卒不少是各氏的家臣僕臣。
“輕罰?”熊荊不悅。幾年下來他逐漸瞭解楚人的性情,也慢慢從諸多戰例中發現楚軍的缺點。如楚晉繞角之戰,逃至晉國的析公幫晉人出策:楚師輕窕,易震盪也。若多鼓鈞聲,以夜軍之,楚師必遁。晉人從之,楚師宵潰。
楚師輕窕,這是楚軍的缺點,也是楚人的缺點。並且這很容易讓他聯想到四面楚歌,雖然不熟悉那段歷史,但四面楚歌想來對楚軍計程車氣打擊極大。輕窕不是怯戰畏死,楚人從不畏死,只是楚人的心態容易起伏躁動。怒則暴怒,哀則大哀,喜則狂喜,為人如此不算什麼缺點,不過是有人情味的性情中人,但軍隊決不能如此。
“軍有軍律,戰時為何奔亡?”熊荊看著眼前求情的兩名師長。“還有你等,麾下聞雷聲則潰,這便是楚國第一的郢師?”
“臣,”本來是幫忙求情的,沒想到連自己也搭進去了,兩人只道:“臣有罪,請大王責罰。”
“你等自然有罪。”熊荊恨恨不已。“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猛虎趨於後而心不驚,郢師過於輕窕,勝戰也就罷了,敗戰如何?”
“請大王訓示。”缺點不僅僅出現在東城師和西城第一師身上,還出現在整個郢師身上,郢師之將鄧遂也牽了進來,向熊荊請示。
“不佞以為,楚人少趙人之穩重,無秦人之絕情。兵事無喜怒,謹遵軍律條例,一板一眼方顯沉穩。勝不驕,敗不餒,處驚不變才是強師。郢師未脫楚人本性,可勝不可敗,可激不可驚,如此之師,何以為戰?”熊荊直指楚軍本質,這種事情不說還好,一說鄧遂當即覺得被澆了一桶冰水,從頭到腳冷了個透。
“亡卒可不殺,然全軍士卒應知:亡卒之奔乃全軍之奔,亡卒之怯乃全軍之怯,餘者五十步笑百步耳。”熊荊說完自己的意見隨即命令炮兵再度開炮,比投石機更猛烈的轟擊打得沙羨北門木屑泥土四下飛濺。站在戰舟上甚至能透過破爛的城門看到城內的天空。
“這是何故?”熊荊指著城門內的天空問道。“秦軍竟未塞死門洞?”
“未有。”幾個將領也看到了城門內的天空。他們以為秦軍已經把城門完全塞死,沒想到只塞了一半,還剩下兩米左右的沒塞。投石機因為是拋射而非平射,一般砸在城門下部,砸過之後見城門不動,炮兵便開始砸夯土牆,沒發現城門只堵了下面一半,上面一半沒堵。
“請大王下令攻城。”養虺看到了機會就不想放過。
“攻城條例如何說?”熊荊反問道。
“這,”養虺不解熊荊為何問起條例。“大王,此必是秦人之疏忽,沙羨城內並無多少房舍。”
“若是秦人之計,又如何?”熊荊本想說按照作戰條例來,但條例並不完整,現有條例都是守城、野戰條例,少有攻城條例。
“臣以為可以一試。”養虺還是堅持抓住機會。“秦人實乃倉促,並非故意設計。”
“你以為如何?”熊荊問向牢乘,他是軍校出來的,熊荊想看看他學了些什麼。
“江北秦軍無以救,臣以為不急。”牢乘道。“以條例,當城垮而攻,非見隙而攻。”
十二門火炮,即便每隔幾分鐘才一發炮彈,也是連綿不斷。加上投石機的錘擊,轟轟、砰砰的聲音不絕於耳。火炮畢竟是試驗,轟了一陣又停,而後炮兵舉著盾牌上前測量炮彈破城的實際效果,然後一一記錄在冊。讓人失望的是,半下午的時候,十二門火炮又被拖回了大舫。眼見雷神竟然不幫自己攻城,全軍士氣不由一滯。
“如何?”熊荊問道,空正向他彙報炮擊效果。
“不如投石之器。”空對炮擊效果不甚滿意。“破城彈一百公斤,炮彈五點四四公斤,破城彈速緩,炮彈速急,故而破城彈可毀城,炮彈多是穿城”
荊弩也好,投石機也好,火炮也好。空都實戰過,他覺得炮擊效果不如投石機。熊荊對此並不奇怪,夯土不是岩石,炮彈一打一個坑,確實不如投石機發射的破城彈,一打一大片夯土濺落。
熊荊聞言久久不語,不是說火炮不能破城,關鍵是火藥有限,幾次試射,剩下的火藥已經不多了。而新的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