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大利,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其他並無異常,秦國的道也要好於楚國。
如果御手的話屬實,那麼楚國的馬車當有兩種軸轂,一種與天下各國的軸轂毫無二致,另一種則是新式的軸轂,因此走起來特別的輕。這在當時只是一種推測,現在這種推測變成了現實。在投石機吊杆與木架的連線處,葉隧看到了一種新的、從來沒見過的軸轂,它沒有鐵鐧、沒有輻孔、沒有加釭……
葉隧並不清楚自己看到的是滾柱軸承。滾動摩擦的摩擦係數幾為滑動摩擦的十分之一。在投石機吊杆上裝大號的滾柱軸承是為了減小摩擦,特別是在配置減半的情況下,更需要減少摩擦提高‘射’程。但是造府的盡責行為一旦被齊國出賣,就會讓秦國收穫大利。
天黑時分,兩部讓秦國上下一再催促的破城之器終於運出了臨淄城的東‘門’。夜間秦人也沒休息,而是舉著燎火喊著號子將它們裝上等候了好幾個月的大舫,大舫將順著緇水往東數里,再轉至西北而去。這是緇濟運河的一部分,緇水過臨淄城流向東北,過巨澱(古稱青丘,今清水泊)與時水‘交’匯入海。
緇水是東北流向,北面的時水是正東流向,故而‘交’匯,但在流經博昌(今博興)之前,時水卻是正北偏西的流向。它的支流澠水與臨淄城西側的系水同源,澠水在臨淄城西面五十里處轉彎流向西北,匯入時水後在博昌轉流正東。
齊威王時期,齊國為連線緇水、濟水,開鑿了兩段運河。一段將城東的緇水與澠水相連,另一段在時水拐彎前,將時水與濟水相連。如此形成了一個以臨淄、博昌、時水緇水‘交’匯處為頂點的三角形。臨淄這個角處於三角形最南端,博昌這個角幾乎與兩水‘交’匯處平行,處於最西;兩水‘交’匯處位於最東。
從臨淄出發,順緇濟運河航向西北,即可進入濟水,濟水溯水而上,經歷下(今濟南)、盧邑(今長清縣西南)、轂邑(今平‘陰’縣東阿鎮)便可進入秦國東郡。轂邑是齊國極為重要的城邑,位於濟水以東、泰山以西,濟水西面就是秦境,南面十數里也是秦境。齊國在這裡重重裝置,為的就是西拒秦人。
暮‘色’沉沉,臨淄城頭的持戟之士藉著星光隱約能看到秦國的大舫順緇水而去。同一片星光下,比黃海更為平靜的渤海,兩百多艘戰舟所組成的舟隊在朱雀號的帶領下已經抵達萊州灣。
從琅琊港出航,用了五十六個時辰,舟隊抵達靠近朝鮮的白翎島。島的其他幾面多是林立的山石,但西南面是細嫩的沙灘。全軍由此登陸休整五日,五日後由白翎島出發,航向八百多里外的大欽島。大欽島位於渤海海峽正中,旁邊有小沁島、南隍城島等島嶼,但這些島嶼並無淡水,僅僅暫歇了兩日全軍又從大欽島西口出發,航向四百多里外的緇水出海口。
兩千五百里的航程,雖然每段航程相比上一段都大幅減少,可減員仍然嚴重。從白翎島出發時,全軍不過減員百分之三,但從大欽島出發,全軍減員已近百分之十。倒不是出現了傷亡,主要的症狀是暈船,人暈馬也暈,很多馬匹倒在了大欽島。
好不容易進入了風平‘浪’靜的萊州灣,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夜晚中朱雀號無法確定緇水入海口。入海口的緯度出發前就已掌握,可是在夜裡哪怕誤差只有數里也難以尋覓。並且不止一條河流在附近入海,泰山北面諸水都有此入海。
“此知彼司失職。”歷經十多天的風‘浪’,熊荊的嗓音有些沙啞。眼看天就亮了,他開始氣憤知彼司的侯諜沒給舟隊標定方向,按照約定,侯諜應該在緇水入海口燃起火堆。
“臣以為只能落錨以待天明。”原先的舟師之將歐拓也在舟隊。如今全軍停滯,為防止碰撞,各舟皆亮起燈光。燈光與燈光是不同的,它們隨著戰舟起伏飄‘蕩’,遠遠望去像極了一群螢火蟲。
“以待天亮?”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只是天亮後此段海域必有齊國舟師巡邏,全軍一旦暴‘露’,是否能順利抵達兩百里外的臨淄,那就成了一個問題。
今日一章,本月無意外不再休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