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移民,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唐兩縣孤懸于衡山之西,雖然西有大洪山、南有陪尾山屏護,但在秦軍泰山壓頂的攻勢下必然會最終失去。鬥於雉對這一結果早有預料,他本以為還能太平個十幾二十年,卻沒想到這一日因為熊荊而提前到來。
在普通楚人眼裡,熊荊是上天降給楚人的聖王,可在老公族眼裡,熊荊完完全全是楚國的禍害。從他成為太子的第一日起就一直在給楚國惹禍,先是郢都之叛,再是江邑之戰、城陽之戰,然後是清水之戰,緊接著是陳郢、平輿之戰。
除江邑之戰、平輿之戰,其餘戰役楚國全都勝利,可楚國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存糧幾乎耗盡,費金已逾十萬,戰死和病死計程車卒幾近十萬。如今秦軍領八十萬大軍再攻楚國,即便楚國僥倖又勝了,但又要戰死多少人,又要失去多少城邑?
這是很多老公族的看法,這也是他們此前支援陽文君,拒絕出兵、出糧勤王的最終原因。只是事已至此,埋怨已經無用。秦滅天下之勢二十多前長平之戰結束後就已顯現,之所以拖延到現在,不過是因為秦國君王接連夭亡,而今秦王即位已有十年並開始親政,滅六國而一天下當在這一二十年間。
楚國得益於地理,或可苟活到最後。網可早死、晚死,結果一樣是死。越晚阻止秦人,楚國獨存的可能性就越小。既然大王願意彌合王族與老公族之間的裂痕,重建信任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彼此猜忌,鬥氏願意投桃報李,哪怕犧牲了唐縣也在所不惜。
鬥於雉語驚四座,隨縣縣尹穆伯尋臉色瞬間發白。隨、唐一體,如果唐縣縣卒攀越大復山桐柏山而拔復邑,秦軍必然會越過大洪山、陪尾山滅亡隨、唐二縣。
“隨公以為如何?”鬥於雉顯然年老,可說話處事佔據主動,氣勢咄咄逼人。
“臣以為、臣以為……”穆伯尋看著他,又看向熊荊,以為了半天都沒有以為出個結果。
“穆卿勿要擔心封地,”熊荊搶先道,“不佞可將海鹽封於你。若嫌越地荒僻,可封於吳地谷陽今丹徒。鬥卿,不佞……”
熊荊還未說地方,鬥於雉便道:“臣不求江東封地,臣只求拔下稷邑後,請大王封臣於城陽。”
“城陽可是最前線。”熊荊有些驚訝。如今這局勢,封到江東才算是真正的安全,封到越地那就更好,沒有人希望留在江北,也沒有人願以封在淮上,更別說最前線。
“臣不懼秦人,臣只願秦人懼我若敖氏。”鬥於雉沉聲道。
“大王……”酈且和弋菟同時出聲,他們都看出來了,鬥於雉要的不是土地,要的是兵權。
“諾!”熊荊揮手攔住了兩人,看著鬥於雉毫不猶豫的答應。
“謝大王。”鬥於雉大喜。城陽若成為鬥氏封邑,最少能養軍三四百乘。
“既如此,”酈且見不能阻止只好長舒了口氣,“我軍當以稷邑之戰為先,再戰於大河一線。”
如果拿下了復邑,三路秦軍自然少了一路,可另外兩路,尤其汝水上蔡這路兵力將大增。是以一些尹公頻頻看向鬥於雉,只是鬥氏毀家紓國,誰也說不半個不字來。
這次軍事會議本來只是通氣式的,主要介紹敵我兩軍形勢,現在鬥於雉既然提出了作戰構想,接下來自然是由隨、唐兩縣司馬與作戰司商議詳細的稷邑作戰方案和庶民的遷徙方案。
遷徙是個頭疼的問題!除了隨縣,汝水以西的沂邑、江邑汝水與穎水之間的繁陽、寢縣、厥貉、郔邑、櫟邑穎水與濊水之間的陽夏、苦縣、城父、新陽、新郪、三桑、鳴鹿、訾毋、乾溪、梓邑、房鍾……,這些城邑都要遷走,丁口多達百萬之巨。
百萬人口遷徙便是後世也是個難以完成的任務,何況在這個時代。且現在已是五月,即便秦魏韓三國大軍九月出兵,也只有四個月時間。四個月遷移百萬人到江東絕無可能,只能先遷至淮水之南,這會有兩個結果:
楚軍奇襲洛陽、敖倉成功,秦魏韓三國不得退兵,百姓返城,明年春種時敵軍或許再來
另一個結局就是楚軍戰敗,敵軍奪取濊水以西、淮水以北的所有城邑,而後兩軍隔淮水相望,郢都處於秦軍兵鋒之下。如果是這種,遷至淮水以南的百姓若是不回鄉裡,又無田耕種,以當下的現實將餓斃不少。
一百萬人,哪怕每月以一石粟吊命,一年下來也要十六萬兩千噸粟1200萬石。將糧秣既希望於本國的不可能,三年才積一年之粟,減去不耕種的一百萬人口,剩餘兩百萬人每年結餘的粟米只能養活六十萬人。積累是一回事,將這些粟米調集淮水一線又是另一回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