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九章 言和2,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
“啊”聽得到的吸氣聲,在場絕大多數人第一次聽到秦國將再伐自己的訊息。八十萬大軍好似一記天雷,猛轟在他們的腦門上。
“靜!”國人驚駭之後立刻左右相問,儐者見此高喊安靜。
“敢問大王,”有人不顧禮儀而出列:“八十大軍,此訊確否?”
“此訊由知彼司探查,確信無疑。”熊荊攔住儐者,又指向身側站在的勿畀我。國人有權知道軍國大事,勿畀我和知彼司他們並不陌生。
“敢問大王,我楚國、我楚國……”已經沒有人恐慌遷都了,大家都恐慌秦軍。又一個國人站起來,他大概的嚇得結舌,愣是沒有把問題說出來。
“敢問令尹,八十萬大軍伐我,我楚國若之何?”終於有一個不結舌的國人,他只敢問令尹。
“天佑大楚,我軍必勝。”淖狡不作任何解釋,他鬍子一吹,就答八個字。
“然,”熊荊開口道,“秦軍以首級記功,大軍過處,人畜無存,故而淮北西面之民需遷至淮南。王宮盡拆宮室,縣邑、私邸盡拆屋宇皆是為此。商賈、庶民之家欲造舟楫可也,然舟楫溼木不可造,不然舟楫數年必壞,只能用幹木。”
隨著熊荊的闢謠,大廷上激動的人群慢慢慢慢平靜下來。熊荊說完後大廷上的人幾乎全部跪倒,他們呼喊道:“大王寧拆宮室而救萬民,仁也。”
熊荊聞言訕笑,他從不以仁作為自己的準則。
“臣敢問大王,為何不與秦人言和?”有讚美的,也有質疑的,問話的是銍縣之國人魏狄。
“這話你應該去咸陽問秦王。”熊荊面無表情。旁邊的人已告訴他此人是個墨者,他對墨者素無好感如果對孟子那樣的儒者是鄙視,那對墨者就是厭惡。只是此人能遴選成國人,又未被知己司捕獲,自然有他的道理。
“若大王能以臣子之禮向秦王上書請罪……”魏狄繼續道。
“無禮!”不待儐者訓斥,魏狄身邊的國人就已怒斥。
“此秦諜也。”除了怒斥,還有憤恨的指責。魏狄站的位置立即空出一片,人人避而遠之,只有數名宋地國人立在他身邊。
“讓他說完。”甲士要上前時,熊荊攔住了他們。
“謝大王。”魏狄有些驚訝熊荊的大度,宋地傳聞郢都大王睚眥必報、殺人如麻。“臣以為大王與其盡拆宮室,遷民於淮南,便不如向秦王求和,如此攻伐可免,百姓亦可保全。”
魏狄說完大廷上人人搖頭,與秦國求和那是妄想。看看趙國,今年會盟,明年攻伐,秦國毫無信義可言,求和有何用?魏狄也清楚諸人的心思,自覺是為民請命的他再道:“臣聞秦人所求者乃大王一人耳,若大王可至咸陽……”
“大膽!”大廷四周的甲士大喝,有幾個已然拔道。
熊荊再次攔住,饒有興趣的問道:“為何秦人求不佞,不佞便要至咸陽?”
“大王若至咸陽,萬民可得保全也。”魏狄豁出去了,這種話其他人不敢說,他敢。
“萬民若不能自我保全,己之生寄於他人之死,救之何益?”熊荊終於明白魏狄的思路,並不奇葩,後世這樣的人多了去了。“如此之萬民,不配為我楚國之民,只配為我楚國之奴。即已是奴,主人何以要為奴人犧牲自己?
秦人八十大軍、百萬大軍伐我,可懼乎?奴人皆曰可懼,楚人或有忐忑,然陣戰之時絕不驚慌。昔年殷人伐楚,先祖俱乎?昔年周人亦伐楚,先祖懼乎?不服周也!
而今秦人還未一統天下,便兩股戰戰,欲獻他人而自存,卑賤之至,已可為奴。”
身為大王未必要能言善辯,但諸人面前的大王受益於後世,思辨之細緻令人歎為觀止。魏狄當場被罵得面紅耳赤,他實在想不到為萬眾而犧牲一人,如此高尚的行為怎麼就變成卑賤之至了。好在他尷尬不久就得到了解脫,一個大司馬府的飛訊官疾跑而來,此人嘴裡高喊道:“報大王,秦人遣使欲與我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