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一策,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梁北城一幫人對著地圖不斷的琢磨爭論,城南,韓使韓非則與信陵君魏間憂閒聊清談了。
秦國大舉攻趙,韓人有喜有憂。喜的是秦國打的不是自己,憂的是一旦趙國沒頂住,接下來肯定是自己。韓國在魏國西面,可韓魏緊鄰,韓國如果完蛋,魏國肯定接著完蛋。
這時候魏間憂當年前冒死讓楚軍進城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秦國如果大舉滅魏,鴻溝對岸的楚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大梁是魏國都城,只要大梁還在,魏國就還在。
“若是大王那年不縱秦王出城……,哎!”出使多年,韓非口吃的毛病有了很大的好轉,當然他不能激動惶恐,一激動、惶恐,又會像以前那般口吃。
“哎!”提起這件事魏間憂就苦笑,幸好他已經想開了。“天不絕秦,我人又能奈何?不知今日韓非子至鄙府,所為何事?”
“我有一策,可保魏韓不滅。然聞楚王只聽羋姓,不見他人,若君上能舉薦……”韓非細看魏間憂的神色,目光裡帶著些討好。
楚國以前就不怎麼用外人,現在更是盡驅外國門客,廉頗算是特例了。韓非知道熊荊就在北城,他不敢貿然求見,所以來求魏間憂,魏間憂若能代為求見,那他肯定能見到熊荊。
“敢問韓非子何策?”魏間憂重新打量韓非,這個韓國使臣年近五旬,玄端玄衣下確有上卿的氣派,然而他的眼睛總是眯著,臉上法令紋極深,即便笑起也難見開朗。據說,此人雖是韓國公族,少時卻倍受同宗欺凌侮辱,之所以得到韓王重用還是因為他的文章被秦王賞識。幾年下來也算是韓王身邊重要的權臣。
“數年前秦國便出重金,厚遺結交六國卿士大夫,不受重金者則刺。齊人素重實利,故我以為三國不得盟也。”三國會盟失敗的訊息還沒有傳到大梁,但洞悉人心的韓非斷定齊人不盟。“秦伐趙,滅趙後當要滅魏韓,而當今天下,能與秦國為敵者,非楚趙莫屬。
齊人不盟,天下倚於楚趙兩國,魏韓又倚於趙國不亡。欲趙不亡,當說於楚,若楚能助趙,趙國可得喘息……”
“韓非子之言與舍人何異?”韓非說的都是常識,魏間憂府裡一個普通舍人就有這樣的見識。
“敬告君上,助趙非救趙。助趙乃秦伐趙數年後,楚國全力與秦國戰,數年方止。後趙國再繼之,如此反覆,使秦人疲於奔命。如此,關東諸國可不滅。”
“竟是如此。”魏間憂聽明白了,韓非這是要楚趙兩國輪流和秦國打。趙國支撐不住了楚國上,楚國支撐不住了趙國上。這樣趙國滅亡不了,楚國也滅亡不了。趙國滅亡不了,魏韓就滅亡不了。
“秦國已據天下之半,楚趙即便反覆與秦國戰,亦將敗亡。”魏間憂按照韓非的思路想了一想,忍不住搖頭。“再則,楚國何以要攻秦?若楚國不支時趙國不助楚攻秦,楚人奈何?”
“楚國舟師秦國不敵也,楚國可以攻秦,秦不能亡楚。唯秦國伐楚,天下方安。”韓非不同意魏間憂的推斷。“趙亡即魏韓亡,魏韓亡即楚亡,楚國焉能不助趙國?助趙,即要全力攻秦而使秦無暇伐趙,如此趙國方存,趙國方存楚國才可得喘息。”
韓非的邏輯是聰明人的邏輯,聰明到將趙國的壓力全部轉移到了楚國身上,本該承受這種壓力的魏韓可以坐山觀虎鬥。至於楚趙兩國輪流抗秦能支撐多久?馬上要死的人怎有資格想六十大壽,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年算一年。
韓非說完明堂裡一陣沉默,魏間憂仍然苦笑。他雖恥於這種小人行徑,可也不得不承認小人才是世上活得最久的人,因為他們別無他求,只求活著。
“稟告大王,信陵君求見。”已是晚間,北城正寢一片燈火,長姜跑過來揖告。
“請。”信陵君是楚國的盟友,熊荊聽是他求見,想也不想就答應。
“大王,信陵君還帶了韓使。”長姜猶豫了一下,又說了一句。
“韓使?”熊荊眼睛一轉,笑問道:“難道是韓非?”
“正是韓非。”長姜點頭。他對熊荊知道韓非並不奇怪,畢竟得趙政賞識後,韓非天下聞名。
“請吧。不佞要看看他。”熊荊對韓非比較好奇,之外就是讚賞。但這種讚賞有些特別,就好象、就好像看到德國人的34機槍一樣,明知道希特勒的電鋸很邪惡,但也不得不驚歎製作者的藝術感和精簡,從而想親自見一見做出這種機槍那個匠人。
韓非正是在熊荊讚賞的目光下來到正寢明堂的,他感覺到了王座的上楚王在看自己。這讓他變得緊張,說話又開始口吃,好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