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試射,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懷著對秦人的仇恨,出城的趙軍不是一萬兩千人而是一萬九千人,其中不乏五、六尺的少年。他們只有一副陳舊的皮甲,手持銅矛,雪後連續降溫,北風中走完十幾裡,他們已經瑟瑟發抖;魏軍因為魏王執意分守王城,反倒只有一萬兩千人,但千餘武卒派了出來,這是魏國最後的武力;五萬多齊人經過一千多里的奔波,第一日到達楚營的只有三萬多人,剩下的人還在陸續趕來的路上。
與熊荊猜測的一樣,為了擇選武裝這些士卒,幕府只能在第一批齊卒到達後連續休整了數日,從啟封給這些士卒運來甲冑、武器以及被服。北風愈冷,地的上雪不斷沉降,能到的齊人大部分到了、抵達計程車卒全部選編武裝完畢,戰馬已經可以在雪地上不太費力的馳騁。
援夕之月丁未,幕府最後一次軍議。坐在熊荊左側的是列國將率,魏軍由老將晉祝率領,趙軍是由怎麼也想不到的司馬卯率領,齊軍則是屈光。他身旁還有三位鄉良人,這些鄉良人原本只是旅率,但沒有更高階別的軍官,不得不擢升他們成為領軍一萬的五鄉之帥。
趙魏兩軍人數不多,齊軍連建制都要楚軍設法補齊,軍議自然是聽從楚軍安排。三支軍隊六萬多人被安排在軍陣中間,以為中軍,楚軍反而佈置在軍陣兩側,作為左右兩軍。這種佈置沒有遭到他們的反對,反而讓他們覺得安心。
反倒是熊荊並不安心,他腦子裡仔細思索這場會戰的佈置,想找出其中的問題。這完全是徒勞的,幕府幾十名謀士都找不出其中的問題,他簡單思索之下又怎會找出問題?謀士們較為擔心的是齊軍士卒會怯場崩陣,對此做了全面考慮,佈置上也做了彌補。真正無法預測的是天氣,就怕鏖戰中突然狂風暴雪,不過這種影響也是相對的,聯軍受影響,秦軍必然也會受影響……
“弊人聽聞秦人酋矛皆是劣,不知大王、軍司馬……,可允弊人一見。”屈光身側一個鄉良人揖禮說道。他對戰陣、軍命都沒有異議,但這幾天聽說秦人酋矛皆劣,很想見一見。
“酋矛之事……”莊無地看向熊荊。他是很想宣揚秦人兵甲皆劣,卻不知為何熊荊武斷的阻止此事。“秦人兵甲確不如我,然非兵甲優者為勝,乃將卒勇者為勝。至於一見秦人之酋矛……”見熊荊默不作聲,莊無地覺得將率見一見和士卒見一見並不一樣,遂道:“取秦人酋矛,再取我軍鉅甲與夷矛。”
秦軍的劣質酋矛衝擊楚軍鉅甲,這樣的事情幕府曾實際演示過,楚軍將率司馬從此確定秦軍酋矛皆劣的觀點。再次演示楚將並不反對,畢竟這場軍議不議,而是由楚軍單方面安排整場決戰的陣列和作戰細節,軍議一個時辰不到便結束了,剩下的時間正好看破甲表演。
“這便是秦人的酋矛?”酋矛並非全都淬裂,也有沒淬裂的。這名叫做高沁的鄉良人拿著的便是一支沒有淬裂的酋矛,從形制上,他還分別不出這與楚軍夷矛有什麼不同。
“此矛必軟。”司馬卯也出席察看這些酋矛。顯然他比齊人更瞭解秦軍酋矛,從一捆酋矛中挑出其中的一支後,他道:“若我是秦卒,必選此矛。”
高沁手裡的酋矛和夷矛形制一樣,酋矛只有個別地方能看到細密的顆粒和冶煉夾雜,司馬卯手裡的酋矛則有明顯的淬裂痕跡,矛上的夾雜更加明顯,中間的矛稜也不挺拔。
高沁一邊端詳著司馬卯選出的酋矛和自己選出的酋矛,看不出其中的差別。司馬卯見狀一笑,他轉頭看向身後,幕府僕從已送上酒食,熊荊正在與屈光說話。他抓起高沁手裡的酋矛往不遠標靶上的鉅甲猛擲,‘砰、砰’,連續兩聲,酋矛擊中鉅甲又掉落在地上。
司馬卯再回頭看時,熊荊不以為意朝這邊看了一眼,繼續與屈光說話。其他楚軍將率不但沒有驚駭,反而饒有興趣的看著這種方式的擲矛,一名幕府僕從跑過去將兩支酋矛撿了回來。
“如何?”司馬卯指著那支光潔酋矛上彎曲的矛鋒問道。“此不同也。”他拿起他選出的那支酋矛,這支酋矛的矛鋒不是彎曲而是崩裂。
“受教了。”高沁不免點頭,他選的這支酋矛確實好看不好用。
“惜皆不能破甲。”擲出去的力量比不上衝矛,但要強於大多數士卒的刺矛。矛鋒撞擊鉅甲時,司馬卯看到酋矛被鉅甲彈落。他再選出一支淬裂的酋矛,這次沒有投擲,他像楚軍那樣奔跑著衝矛。此時平原君趙翰、廉輿正在和熊荊說話,身為趙國大將軍的司馬卯不顧身份與普通士卒那樣衝矛,這讓趙翰和廉輿的面子有些掛不住。
“此年少也。”熊荊笑了笑,說的自己已經不年輕一樣。“司馬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