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二章 嚴懲,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晉三分而有趙。從某種意義上說,趙魏韓全都得國不正,雖然周天子最後承認了他們的諸侯身份。受此影響,親秦的楚國老貴族們並不喜歡趙國,只是遠交近攻下楚趙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還能物產互補,更可以一起牽制強大的魏國,這才漸漸走在了一起。
趙遷怯弱,然而趙地悲歌慷慨者眾,有楚王越王相助,又遣千名劍盾手精銳,好不容易殺出大梁城的趙人很多又選擇殺回大梁城。楚軍下午在牧澤南岸立營,天黑前熊荊在幕府饗宴,向夜襲的諸人賜酒賜食,天黑後他站在牧澤岸邊目送這千餘人北去。
“風蕭蕭兮牧澤寒,壯士一去兮不復反。”夜幕下北風更冷,看著遠去的人群熊荊情不自禁吟出傳揚兩千多年的易水歌。這個時代荊軻雖然刺秦,卻未從易水出發。他本為這而惋惜,沒想此時站在牧澤南岸,千古名句被他不由自主的吟唱出來。
吟唱的熊荊毫不自覺,遠去的壯士不能耳聞,唯有熊荊身後左右二史知道這兩句必將傳頌千古。
因為這兩句歌謠,回到燈火通明的幕府,熊荊心緒依然惆悵,這時莊無地之言讓他打起一些精神:“秦軍攻入大梁,並非先攻寢宮也。”
寢宮是君王居住的宮室,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是最基本的道理,秦軍不可能不知道。熊荊詫異問道:“秦人為何不先攻寢宮?”
“不知也。”莊無地整理趙人關於昨夜諸多敘述時發現這個問題。“秦人自西自北而來,竟未直入寢宮,反而繞至南面茅門,由茅門攻入王城。”
“確是如此。”莊無地身邊還站著廉輿和魏間憂,還有年邁的春平侯家宰葛得。葛得記得很清楚,秦軍好像大夫早朝一樣,是繞至茅門攻拔王城的,而非就近從寢宮後門攻入王城。
“茅門近南城門,秦人阻我去路否?”廉輿不在城內,只能猜測。
“然北城並非一門。”葛得道。“南門可至啟封,北門也可至啟封。”
“那是為何?”熊荊感覺到了什麼,然而就像隔著一層紗紙,他能看到影子卻看不真切。
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包括葛得。昨夜北城一片混亂,若不是他聽聞秦人入城後執意要全府出城,恐怕現在還陷在大梁城裡。楚軍幕府,一堆人想不出秦軍行動為何如此怪異,二十多里外的大梁,一副一副猶帶血跡的兵甲運至沙海大營。
為了讓趙國降秦,秦人下足了血本,甚至允諾平陽君、郭開返回趙國,任為官吏並歸還田宅家業。可惜的是,兩人聯手清理了親楚的平原君,最後還是讓靈袂和趙遷給跑了。趙遷不在,殘餘的趙軍據守閭域,秦軍得到的兵甲只有三萬多套,一些還是從戰死趙卒身上扒下來的。
幸運的是武庫內的兵甲不是一套鉅甲配一支夷矛,夷矛因為太過堅硬,矛鋒很容易崩裂,每套兵甲一般配有三支夷矛。這對秦軍來說是件喜事,截止到冰封前,秦軍只有十萬支酋矛,現在憑空多了八、九萬支夷矛,數量幾乎翻了一倍。鉅甲只繳獲三萬多套,但軍中已有布甲八萬套,鉅甲四萬套,再加從巴人手裡借來的一萬多套,堪用的甲冑有十六萬套之多。
除了兵甲,武庫內還有上百萬支破甲重箭,這些重箭的箭鏃可以取下來裝在強弩箭矢上。不過這並非一拔一裝那麼簡單。要想發揮這些破甲重箭的作用,箭矢就要送到少府,重新造箭。但是這已經沒必要了,所謂‘年弓月箭’,沒有幾個月時間,以四稜破甲重箭箭鏃為部件的強弩箭矢根本造不出來,等造出來,戰爭都已經結束了。
箭矢無用,兵甲在手,這讓忐忑不安的王翦心下稍寬。牧澤一戰證明沒有合格的兵甲,以勇武著稱的巴人也會敗的一塌糊塗。此戰之後,通事範目特意跑到沙海來哭訴,說是巴人戰死數千人,要求歸還那一萬多套鉅甲,範目被劉池攔住,因為大將軍還有重要軍務處置。
“義渠鴆臨陣而亡,致我騎軍皆潰,不殺,將卒皆怨也。”幕府裡在商議義渠鴆一事。義渠鴆臨陣而逃,使得原先以騎軍阻楚軍於牧澤之南的計劃完全失敗。如果中午的騎戰秦軍未敗、或者沒有如此潰敗,騎軍或許還可以拖住楚軍一兩日。
“大將軍,義渠鴆乃戎胡,如何處置當由大王定奪。”羌瘣幫義渠鴆說話。
“義渠鴆既在大將軍麾下,大王既授大將軍生殺之斧鉞,當有大將軍定奪。”要想將卒死戰,必須讓將卒畏懼秦軍軍律甚於敵陣,查明經過的劉池強烈要求誅殺義渠鴆。
“大將軍,此事必要嚴懲,然嚴懲可不在今日。”後軍之將安契不知為何也幫義渠鴆說話。
“不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