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思索,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或是新佔領區不信任楚人的縣邑鄉閭,這些因素使得實際遷徙的童子遠低於計劃數字。
而大司馬府之所以得出六十萬童子的計劃數字,在於八歲至十六歲的童子佔楚國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東地三百萬人口,算下來也就在六十萬上下。減去倉促間不能抵達的,減去不願意離開家人的,減去交通不便的,較為合理的數字是四十萬到四十五萬。
男女各半,真正的男童也就只有二十二萬。而這二十二萬也不可能是實際兵力,必須有人負責運輸,有人負責後勤、有人負責貿易——一艘饕餮級海舟需要九十名船員;一艘混沌級炮艦則需要一百八十名船員。
貿易是軍事的後盾。蓬萊並沒有遷徙農人,一旦渡海返回楚地,近百萬人可能只能靠貿易維持生計。這種情況下光粟就一年就要消耗三十二萬噸,這還不包括戰馬和挽馬的糧秣。而三十二萬噸粟米因為密度原因需要四十五萬噸船舶淨噸才能輸運,等於一千一百艘饕餮級海舟。
海舟數字僅僅是數字上的計算,蓬萊也種植糧秣,加之返回楚地後可就地徵收,或許並不需要這麼多的海舟。但建立香料貿易網以後還要保衛這個貿易網,這就必須在香料產地、香料銷售地以及印度各港派駐炮艦並且駐軍了。
此時熊荊已經醒悟,在海陸貿易路線爭端上,秦國與巴克特里亞、塞琉古、埃及等國是一體的。楚國必須將這些絲綢之路上的國家視為一個利益共同體,而不是互相獨立不會援助的個體。到時候很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東亞,數之不盡的秦軍與倉促登陸的楚軍作戰,阻止楚國復國;在南亞,日漸衰弱的孔雀王朝可能在大夏的遊說協助下重新統一全印度,以打擊、吞併與楚國進行貿易的南印度各國;在西亞,塞琉古、埃及必然會與楚軍反覆爭奪香料原產地;在最遠的地中海,一向與埃及人關係密切的迦太基人,一貫接受埃及援助的希臘諸城邦,他們將派出艦隊攻擊楚國在地中海的貿易港。
世界貿易路線變動產生的矛盾無可調和。一旦貿路線易由內陸轉向大海,樓蘭、巴克特里亞、塞琉古、埃及、希臘諸城邦、迦太基……,這些邦國不但會衰弱,有些甚至會消失。整個世界將以一種新的方式連通,所有已知、未知的資源會重新配置。如同中國在唐宋時期政治經濟軸線由東西轉為南北一樣,此後整個世界凡是靠近海洋的地方都會變得繁榮,凡是遠離海洋的地方則會變得荒蕪。
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海路開拓者的楚國必然受到舊有貿易路線既得利益者的殊死反撲。這場宏大的戰爭中,熊荊看不到多少盟友,畢竟數千年以來人類的貿易路線就是陸上絲綢之路。
但如果細究楚國的盟友:在東亞,越人必然是盟友,所以要重新梳理楚越之間的關係。馬來水手如果可以交流的話,馬來也可以成為楚國盟友;在南亞,潘地亞、朱羅、哲羅三國肯定是盟友,百乘王朝、羯陵伽或許也會是盟友,但羯陵伽經歷印度的長平之戰後是否還有力量尚未可知;
在西亞自然是那些盛產香料的邦國,海上貿易他們能得到更多的利潤,還可以擺脫內陸大國比如埃及、塞琉古、納巴泰的控制;至於地中海,便只剩下羅馬人了。
熊荊潛意識裡是希望與迦太基為友,然而貿易爭端將兩國推向了對立面。位於亞歐大陸一東一西的兩個國家居然成為一對仇敵。而羅馬,紅牼的鴿訊並不完整,但對羅馬介紹較為透徹,羅馬的主體是自耕農,他們素來鄙視狡詐的商人(海商除外)。羅馬與楚國如同普魯士與不列顛,這樣的搭配才能成為真正的盟友。
本來熊荊只是想估計楚軍能有多少士卒復國作戰,想到最後很自然的想到了自己的處境,以及自己有多少盟友。為了將這些盟友緊緊的綁在一起,他免不了想到了張儀。這樣一個聯盟必須要有一個張儀式的說客進行連橫,唯有連橫這些邦國,才能贏得這場橫跨歐亞大陸改變全世界戰爭的勝利。只有贏得勝利,楚人才能真正的復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