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何怨?,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避遷於蓬萊,這與燕趙之人避遷於塞外,與蠻夷為伍有什麼不同?沒有任何不同!商代夏,夏人避遷於草原,今日成了匈奴;周代商,商人也曾避遷塞外,今日箕子之朝鮮;如今秦代周,燕趙避於塞外,楚人避於蓬萊,他日會是什麼結果?即便不是匈奴,也不過是另一個箕子朝鮮罷了。
這樣的結果不是齊人想要的,也不是魏人、趙人、越人想要的。遣使入秦是一種必然,哪怕秦國無信,可各國又能如何?秦人國再無信,也許會看在現在自己示好投誠的的份上——關鍵是現在自己還有價值,齊國還有十萬士卒,魏趙駐守著大梁,巴人握有巴蜀,百越雖有損失但損失不大——趁著自己還有價值示好投誠,將來總不會太過薄待自己吧?
田假就是這樣想的,他不知王綰所言真假,但如果魏人、趙人、越人、巴人,如果他們真的都遣使入秦,心裡肯定是這樣想的。天下富饒安逸,避於塞外也好、遷於蓬萊也罷,各國貴人都很難再承受篳路藍縷、與蠻夷無異的生活。
大廷之上,田假沒想到這麼多人比自己先來一步故而有些發怔。王綰見此含笑,而後再道:“齊使以為如何?”
“臣、”田建看到王綰看著自己,王席上的趙政也看向自己,還有左右的秦國朝臣也看向自己,這些目光讓他背上冒汗。他極力鎮定自己的心神,想把事前準備好的那些恐嚇之辭說出來,然而可惜的是,他嘴張了半天,也不知該如何開口。
“齊使亦可離秦而去。”王綰猜中了田假的心思。“然則,齊使須知我大秦舟師數敗荊人,即墨東西皆海,恐齊使尚未入即墨,齊國已亡。”
“呵呵、呵呵呵……”王綰說完,廷上的大臣們頓時歡笑起來,看田假的眼神越發鄙視。齊人和魏人秦國是吃定了的,吃不定的是楚人和趙人。
“丞相當知,弊邑東遷之後,弊邑也缺糧啊!”田假訴苦道。他一訴苦,廷上朝臣笑聲更甚,連趙政也呵呵笑起。齊人這是服軟了。
“正是齊國缺糧,方要齊國獻糧,不然,齊國如何取信於我大秦?”王綰說道。“前次齊國可嘉公主被荊人所擄,此乃齊國與荊人二五耦也。齊王如此欺瞞大秦,輕視寡君,今日卻要寡君準其居於濰水以東,呵呵……”
“可嘉之事,實乃荊人侯諜所為啊!”秦人翻起了舊賬,田假額頭佈滿了汗珠,他終於明白為何其他人都不願赴秦,獨獨要他這個國相赴秦的原因。
“齊國公主失於齊國境內,此乃齊國之責。齊王未曾為此事謝罪,卻來議和相盟……”衛繚也開口說話,這件事是他的弟子王敖辦的,他對齊人的怨恨至今未消。“我聞荊王不曾與諸國公主合床,既已絕婚,齊國便應將公主送至咸陽服侍寡君。”
“然也。”王綰也道。“齊國應將公主送至咸陽……”
“此事恐臣無法辦到。”田假苦笑。“楚王雖已絕婚出妻,然各國公主皆不願返國,彼等滯留郢都,願為楚王之妾……”
“恩?!”王席上趙政正想著齊國公主的容貌,沒想齊國居然無法將公主送來。
“此事、此事……”田假忍不住擦汗。“此事寡君亦是無奈。丞相此前所言,齊軍可退至濰水以東,布匹與金銀亦可獻於大王,然粟米、粟米五百萬石……,兩百萬石可乎?”
王綰不關心粟米有多少,關心的是齊國站在那邊。再說,這次兩百萬石,下次、下下次……,可以一點一點加。見田假答應,他也不請示趙政,直接道:“可!”
王綰出列與田假對答,從容之中背對著趙政,聽他說可,趙政的眼睛眨了一下。田假的目光一直在王綰身上,聽他說可,瞬間看向趙政,見趙政面無表情沒有反對,又回看王綰。
“粟米、布匹、金銀何時運入秦境,秦齊兩國便何時商議相盟。”王綰說了一個時間,什麼也沒有答應。田假這時又看向王席上的趙政,見趙政對自己拂袖,不得不揖禮告退。他出章臺宮明堂大門後人還在下階,大廷上便爆發出秦人的呼喊:“臣等恭賀我王,諸國來朝、一統天下!萬歲!萬歲!萬歲!!”
僅僅隔著帳幕,秦人的喊聲震耳欲聾,正在下階的田假腿一軟就要跌倒,身邊的僕臣連忙扶了一把,他才沒有從高高的賓階上滾落下去。
齊人朝秦,訊息很快就透過侯諜傳至楚國郢都,看完訊報的勿畀我捏著訊報猶豫不決,不知道要不要立即稟告大王。
就在這個月,楚國連續發生幾件大事,其一,正朝決定避遷於蓬萊,雖說還要外朝朝決,按此事基本定了。考慮到冬季東海波濤洶湧,故而第一批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