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何為重,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百姓當成楚人,新編師旅也與東地師旅一同對待。可惜的是,經過秦國近五十年的統治,這些地方的百姓越來越像秦人。
秦末之際,楚國定都先是淮水下游的盱眙,再是泗水上游的彭城,而非舊郢的紀郢或者江陵。柱國共敖帥軍攻克舊郢,那是東楚光復、立熊心為楚王之後的事情,不是共敖在舊郢振臂一呼,舊郢楚人自己光復了舊郢。蛇無頭不行,這有舊郢民風的問題,更多原因是舊郢已無官吏之外的組織,沒有組織就沒有力量,沒有力量就不能自己拯救自己。
酈且的話是所有人的共識,只是這種話在今天以前誰也不敢說出來。鬥矢作為新編師旅的師率,早就清楚這個事實,他自己還是這種政治正確的受害者,被酈且一反駁無言以對。
“大王,臣以為,甲士之家必遷、殤者之家必遷。”酈且說完,默不作聲的淖狡終於說話。
“工匠之家亦必遷之。”工尹刀出列插了一句,算是表態。
“巫覡亦必遷之。”太卜觀曳不甘人後,出列揖道。
“司敗與訟師亦必遷之。”蒙正禽跟著諸人出列。他還特別強調了一句:“遷徙必有衝突,若無司敗訟師,如何言法?”
“師保、學子亦必遷之。”昭黍大聲揖告。學子可以隨父母遷徙,學舍師保不少都是貧家學子,這些人從軍無望,遷徙也無望。
“誰遷誰不遷,當由縣邑定之。”酈且堅持之前的想法。“縣邑願遷師保、學子,縣邑遷之;縣邑願遷司敗訟師,縣邑遷之。舟楫若是不足,餘人可請師匠自造漁舟。漁舟載十噸,造價最廉,物價雖大漲,一艘八金可也。
一次輸運二十人,一年兩次,便是四十人,兩年便是八十人,一人千錢可也。若能用三年、四年,可輸運一百餘人,此不過五、六百錢……”
一番議論下來,遷徙的規模理論上達到五、六百萬,遷徙的成本理論上低至千錢以下。原先隱隱反對避遷的朝臣越來越多點頭表示贊同,唯有顏滑子等少數人還在哀嘆‘盡富貴者遷’。這是事實,無產之家即便出得起造舟的錢,也積攢不了一家數口一年的口糧。
朝廷上對遷徙漸漸由懷疑變成肯定時,熊荊問道:“淖卿以為,秦人何日能攻入楚地?”
“臣以為,若我能扼守水道、海港,秦人短時之內不得入我楚境。”淖狡道。
“卿之意,可不遷?”熊荊直接問。
“非也。”淖狡搖頭。“臣以為,我楚國當下應棄守南鄭、商於、方城三地,退守襄陽……”
“退守襄陽?!”廷上再度驚訝。既然商議過了避遷蓬萊,諸臣對退守襄陽沒有太過震驚。
“然也。”淖狡道。“我軍扼守扞關,秦人由夷水而來,不得入舊郢;我軍扼守夷陵,秦人由長江而來,不得入舊郢;我軍扼守襄陽,秦人由漢水而來,不得入舊郢;
我軍扼守上蔡,秦人自汝水而來,不得入東地;我軍扼守頓、項,秦人由穎水而來,不得入東地;我軍扼守大梁,秦人由鴻溝而來,不得入東地;我軍扼守陶邑,秦人由南濟而來,不得入東地;我軍扼守穆陵關,秦人由齊國而來,不得入東地;我軍扼守琅琊、淮口、朱方……,秦人由海而來,不得入東地。
秦人戰舟雖多,然我阻塞水道海路,舊郢、東地尚可守之。然,守衛之地十數處,可戰之卒不及十五萬。水道雖阻,陸道開也。故臣以為,亦當守,亦當遷。”
“然何為重?”熊荊心裡雖有主意,可他還是要追問淖狡,要讓他在朝廷上說出來。
“臣以為……”淖狡無奈的看向熊荊,朝廷上的朝臣則全部看著他。熊荊這句話實際是在問楚國能不能守得住,守不住,那就是遷為重;守得住,那就守為重。
淖狡不知道朝廷上一百多雙眼睛全盯著自己,他先是回想眼下的形勢,想到河流縱橫的楚地絕對不止剛才自己說的那八條水道,想到繞過齊國膠萊半島擺在秦人面前的是楚國長達兩千裡的海岸線,他終究不敢拿一國去賭,無奈道:“當遷未重。”
他四字出口,熊荊聽到朝廷上重重的嘆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