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激盪,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瞬間黑化。他也不呆在原地與暴民同處一處,追著秦人的車駕匆匆去了。
“屈大夫……”傷人的是一名屠夫,不是個剽形大漢,只是一個弱冠的年輕人。秦使站在諸人面前,威脅要誅殺所有人,年輕人到底心性剛烈,一刀便擲了過去。傷人以後又免不了忐忑不安。
“無妨。”屈光安慰他道。“秦人若敗,傷秦使何憂?”
屈光只說了前半句,沒有說後半句。商賈市人世故,聞言不由想到己方戰敗將如何。這時候屈光又道:“秦人若勝,天下人皆為秦人之奴,生又如何?是人便當全生,不全生,毋寧死。”
屈光是貴族,他嘴裡說出來的話讓人信服。對商賈市人而言,楊朱諸子的言說本就合乎商賈市人的立場,乍一聽所有人瞬間都怔了。
稷下學社的博士們不是心懷天下,就是同情貧者,他們的言說不是聽不懂,就是不感興趣。平日處於虧生狀態的他們能看到全生的門庭,庶民的出身又讓他們怎麼也上不去。於是很多人認為全生是貴人才能有的東西,今天屈光卻清楚的告訴他們:人皆可全生,不能全生,寧願死去。
商賈市人們的腦中洪流激盪,即墨正朝因為秦使頓弱受傷一片混亂。等邑大夫田揚率軍要驅逐屈光時,屈光已經在即墨南門之外。持刀舉棍的商賈市人護衛著他,齊卒和上次暴動一樣並不真的和這些商賈庶民衝突,只是圍著這些人,任由他們護著屈光。
而拜信鴿所賜,王敖將整件事情做了極為詳細的描述,還描寫了頓弱的傷勢和中刀的過程。本來他還想建議咸陽如何處置這件事情,再想到自己現在的處境,寫好的那一大段文字又被他謹慎的刪除了。大王喜怒無常,他不得不小心行事。
信鴿飛往咸陽,訊報緊接著傳到懷縣。而在這時,扶蘇剛剛抵達懷縣。
扶蘇的年齡與趙政當年由趙返秦的年齡相仿。父子倆長得很像,大概是許久未見,趙政看到一下馬車就前來請安的扶蘇居然有些不悅。他說不清自己為何會不悅,兒子謹守禮儀,謹慎細微,沒有任何不妥之處;也不是因為兒子是羋蒨所生,兒子早就證明他是秦人而非楚人。
或許是嫉妒吧。找不出確鑿原因的趙政最後找到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理由。與他這個父王相比,兒子生活的實在是太安逸了,他從未受過他人的欺凌,也不知道世事的艱苦。真立他為秦國太子,先不說那些楚國外戚如何如何,自己死後他真能統治這偌大的天下?
王翦必勝的信心感染著趙政,使他情不自禁開始考慮統一天下之後的事。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事情都要重新考慮,比如原先被他拒絕的齊人博士又被他重新接納。他拜淳于越為太傅,讓他教導諸子,還命令他們翻閱秦國史書,查詢可以證明秦國代表水德的符瑞。周人火德,秦人水德,故秦人取代周人接受天命,統治天下將是順理成章。
扶蘇聰慧,因為他的母親,他的性格並不果決無情。又因為他是秦國的長公子,宮廷教育或多或少的希望他具有仁德之心,以成為下一代秦王。然而這些都為趙政所不喜,這樣的秦王沒辦法統治秦國,守住犧牲無數秦人打下來的天下。
懷有仁德之心的人甚至不能在秦宮中生存,也不能在這個天下生存。燕趙避遷草原,妄圖日後接胡狄之兵復國;楚人避遷蓬萊,也妄圖日後復國;還有越人,騶無諸再為越王,將來必成氣候。大秦與列國的戰爭並不會因統一天下而結束,戰爭將隨著列國的避遷,延續到這片大陸之外,直到其中一方徹底滅亡。
想著以後種種的趙政嘆了口氣,扶蘇一直跪在他身前,他問父王安否,父王沉思良久,沒有回答,只是深深的嘆了一口氣。他正要再問安,趙政道:“沙海之戰關乎大秦存亡,你為護軍,不得干涉大將軍行事。”
“唯。”扶蘇答應著。
“去吧。你今日便前往沙海,讓大秦士卒知你也在沙海,與彼等並肩為戰。”趙政抬手揮袖,讓兒子退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