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十日,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人擊我,今日已佔登鴛鶩山之岔口,明日再戰,或失褒斜之道。不退,秦人圍我;若退,秦人舟楫順水而下,沮邑、南鄭危矣……”
息師是諸師之首,師率成思一開口就說起當下的形勢。防守方面,息師在鴛鶩山以東的山腳,新蔡與期思兩師在山頂,下蔡、攻城旅、會稽師守在沔水左岸。
左岸山巒起伏,沔水水漲水又退,岸邊變成了爛泥地,防守並不吃力;山頂雖然寬闊,但森林茂密,不易透過;真正有壓力的是鴛鶩山東面的山腳,這裡關乎全軍的退路,秦軍墜巖壁而下,摔死不少人才佔領了三岔口。
成思只是挑起話頭,等待諸人各抒己見。沒想到逯杲突然站起來,搶著道:“秦人造戰舟知彼司不察,此可謂密也;誘我疏浚山澗沉舟而舟師南下,此可謂巧也;舟楫無數精銳甲士無數,此勢在必得也。有此三者,彼絕非拔沮邑南鄭,進而攻入鄢郢,此欲再奪巴蜀也!”
“巴蜀?!”逯杲的身份不足以搶先發言,可他好歹也是封君。他說出這番話,把秦人的意圖判斷的八九不離十,諸將皆驚。
“秦人缺糧甚久,前歲大飢,去歲大飢,今歲也大飢。”逯杲漲紅著臉,全身都憋著勁。雖然,他的話也會把自己帶入死地,可他忍不住要把這些話說出來,不能自己。“秦人舟師南下,秦人精卒南下,只為巴蜀,不為舊郢。
若得巴蜀,巴蜀積粟三千萬石,等若魏國。巴蜀更在我楚國上游,昔日白起攻我,一路便從巴蜀東下。巴蜀積粟三千萬石,卻非產粟三千萬石,奪蜀人口糧,必有四、五千萬石。
秦國連年大飢,新得之地凋敝。什一之師,什三毋事,稼亡三之一,今年產粟當不足兩億石,可調運者不過八、九千萬石。得巴蜀即可得半年軍糧,如此秦軍才方能熬到明歲收粟之時。與秦人戰至今日,非大勝之秦國方亡,使秦國兵事不休,庶民無暇農事,無粟可食秦國亦亡。
我軍若謹守此處,秦人精卒不得南下,明年夏秋又將大飢。大飢之下,民又多死,明年再戰,稼亡當二之一。秦地丁口一千餘萬,一月一石亦需粟億石,稼亡二之一再無軍糧。軍中無糧,秦軍自潰……”
“我軍謹守此處,當守至何時?”期思司馬宋及問道。
敵情通報遍及各師各旅,逯杲一說到巴蜀、一說到粟米,在座諸人便對秦人的意圖明白了八九分。秦人處心積慮,舟師甲士大舉南下,不為別的,確實是為糧食。己方只要釘子一樣釘在此處,秦人的謀算就無法得逞。可是,這要釘多久?
“最多十日。”逯杲沉吟了一下,答道。“也許不需十日,成將軍若盡殲秦人舟師,大軍北上擊蒙恬之背,秦軍必退。”
“軍中尚有軍糧幾何?”潘無命的聲音,他不在乎堅守幾日,只要有糧食,新蔡師計程車卒就能一直堅守下去。
“當有十日。”新蔡司馬潘康小聲答道。軍中的標準一般是士卒自己攜帶三日軍糧,師屬輜重攜帶另外三日軍糧。因為是防守,山上又囤積了大約五、六日的軍糧。
“我等無有啊。”期思司馬宋及嘆道。期師已經清點了損失,人員損失並不大,物資的損失倒是極大。軍帳、軍糧、箭矢、這些不是被沖走就是被浸壞。
“我師也無。”蔡至,區秦,還有陸蟜幾人一起搖頭。息師與新蔡師守在鴛鶩山上沒有損失,守在沔水左岸的師旅夜裡被大水一衝,士卒攜帶的,師旅輜重攜帶的大半損失。
“五日有否?”逯杲只知道攻城旅的情況,不知道下蔡與期思師的情況。
“最多三日。”宋及說出一個數字。最後剩下區秦:“我師無有一日,今日還靠友師接濟。”
“若能搶運沿途之粟米,”成思身邊的師司馬成淄咳嗽一下,打起運輸線上的主意。“或可有十日之食。”
“若搶運沿途粟米,恐將不及。”反對的不是別人,正是成思。“明日蒙恬必會猛攻,許能守至午時,斷守不到黃昏。粟米之外,還缺軍帳,箭矢、火藥、芻藁、醫藥……”
“若要謹守此地,此時便要搶運……”有人說道。
“傷卒亦當速速運下……”又有人道。
“還當再發鴿訊,告之郢都我軍堅守此地,以絕秦人之望……”
本來這次軍議是商議是退是守的,現在商議還未開始,大幕中就七嘴八舌商議如何堅守了。逯杲看著眼中,笑在心裡。他知道楚軍是不能撩撥的,一經撩撥就鬥志昂揚,所以剛才逾禮也要搶先說話,對諸人說明秦軍此戰的意圖。
“非是你要奪回愛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