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畏懼,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笑了。繼救趙成為楚軍的例行任務後,救齊也成了楚軍的例行任務了。
“大王欲如何?”聽出熊荊不願意據守上蔡,莊無地問道。
“我軍尚有多少兵力?”熊荊沒有回答而是發問。
“尚有八千三百餘騎。”莊無地是軍司馬,他說了一個較為精確的數字。
“寡人記得出魯關時還有一萬一千騎。”熊荊對莊無地的數字有些吃驚,戰死的騎士並不多,確切的說是很少。
“確如此。”莊無地道:“陰雨綿綿,馭使又長,軍馬多病。大王若要以騎軍擊李信,臣請大王慎之,馬不可多勞,若不能休息月餘……”
在黃河以南練出一支騎兵很難,練成之後作戰也很難。好在楚軍基本是內線作戰,此時又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田野裡有現成的粟禾和菽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菽豆要臨時炒熟才能餵馬。
“豈能休息一月?”熊荊連連搖頭,他要的是不只是阻止秦軍侵入東地,還要擊殺李信。他搖頭之後再問道:“李信行軍長徑幾何?”
一個秦軍尉以單縱隊行軍,行軍長徑大約為十四里,二十個尉就是兩百八十里。但是在五軌大道上,秦軍能夠以四條縱隊行軍,行軍長徑便在百里之內了。
熊荊一問行軍長徑,莊無地便有些色變,站起身急道:“萬萬不可!李信乃宿將,豈會不知……”
“知又如何?”熊荊也站了起來。“李信二十萬人,我軍僅三萬。若要擊殺李信,必要趁其途經山地,行軍長徑過長,收攏士卒不及而速攻之。只要殺了李信,秦軍不潰也潰。”
熊荊打斷了莊無地的話,此前思索的時候,他已經看準一個地方,“此戰,便於象禾關與道邑之間。夏道經過禾關只有三軌,經道邑後方是五軌……”
“李信必將裝置,大將短兵不下四千。且我若事先設伏,前軍定然覺察;我若五十里而趨之,其前後數里秦卒皆可以救,彼時李信身側恐不下數萬人。數萬人集而守之,我軍又無火炮,如何破陣殺敵?”莊無地簡要敘述著兩軍交兵後的情況。
問題的關鍵在於反應速度,影響速度的因素又在於距離。距離過近,便成了伏擊,距離過遠,則變成強襲。前者很容易被秦軍斥候、前軍搜尋發現,後者雖然不會被秦軍發現,但距離太遠,給了秦軍足夠的反應時間。
“象禾關與道邑之間路軌雖窄,然山嶺起伏,林木幽深……”申通作為酈且的親隨,地理、尤其對楚國的地理極為熟悉。大王決心在象禾關道邑之間擊殺李信,不是不可能,但他很擔心這條路上的山嶺和林木。
“到底如何,要親臨其境方知可擊不可擊。”戰爭不能建立在紙面上,尤其是這種依仗地利的強襲戰,必須親臨現場才能看出問題。“你以鴿訊告之襄陽,鄂師與唐師駐防武關,郢師即刻溯比水至比陽,從馬谷入沂邑,最北不可過桑隧。”
大王確定要以郢師強襲李信,將率並不反對,但莊無地、申通這樣的謀士臉色皆白。莊無地最後勸了一次:“郢師入上蔡,據堅城而守,有何不好?大王為何一定要擊殺李信?”
“勝利!”熊荊知道據守上蔡可以擋住李信,可他要的不僅僅是擋住李信。
“勝利?”莊無地重複這個詞。秦後的雙位元組詞語,他很不習慣。
“是。唯有勝利才能振奮軍民之心,也唯有勝利才能讓秦人記住,十年來彼等每戰皆敗。”熊荊揮著手。他要的不是勝利,而是一種氣勢。“不速速反擊、不擊殺李信,秦人不再畏我!”
“畏我?!”此時所有人都看著熊荊,媯景、景勝、棄疾踵、項梁、鬥間、鄂武,這些人聞言全部站立。
“然。”熊荊重重點頭。“畏懼讓人失聰、讓人昏厥、讓人肝膽俱碎。秦人已深深畏我,大澤一戰若不速速反擊,他們便不再畏我。秦人何止百萬,若不畏我,楚國何存?
諸師遣一人或數人與寡人一道前往象禾、道邑,務要搶在秦人之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