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當如何,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士卒用膳將率也用膳,大戰前騶開不知為何胃口大增,一斗米吃完又吃了好幾斤肉,只等時入小遷,他才下令全軍起錨前行。舟隊緩緩駛入大澤,一入大澤就變換了陣型,原先五列寬、七里長的縱隊一邊前進一邊變換成了橫隊。
除去居前的十二艘大翼炮艦,旗艦諸舟,以及居後的五十艘越師卒翼,全軍兩百艘戰舟按照六丈的間距列陣,其寬度與此前的縱隊一樣,也是七里。七里的陣寬顯然長於秦軍五里多的陣寬,旗艦上一面繡有大雁的旗幟打出,旗語揮舞間,七里寬的橫陣再次變陣,緩緩駛向秦軍。
雁行陣是陸戰陣法,目的是包抄敵軍的左右兩翼。秦軍戰舟倍於楚軍,但為了達到密集效果,防止楚軍穿插剃槳,軍陣寬度只有五里半。陸戰怕包抄,水戰同樣怕包抄。以撞擊戰術為主的水戰中,一旦被敵人迂迴到了側翼,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畢竟撞擊只有五點五米寬,還會不斷轉向的戰舟正面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撞擊三十多米寬、橫向不便轉向的戰舟側面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冒著被秦軍衝擊中軍的危險,騶開列出了雁行陣。這時候,他與靜止不動的秦軍戰舟相距二十五里。
楚軍舟師縱隊變橫隊非常迅速,三十里外用陸離鏡觀看他們行雲流水的變陣完全是一種享受,不願再看的趙嬰下令道:“起碇!升帆!”
“大將軍有令:起碇!升帆……”密集的舟陣傳遞軍令非常便捷,沉在水中沉重的石碇被甲板上的秦卒用轆轤提了上來。巨大的方帆緩緩升起,方帆一起戰舟就開始向前滑行。諸人以為趙嬰馬上下令全軍前進時,趙嬰的命令居然是後退。
“合陣!”下達完後退的軍令,趙嬰下一道軍令是前後合陣,以增加戰陣寬度,防止敵人迂迴。
秦軍在北退,楚軍則在北進,左翼看到秦人正在合陣的項超猛打令旗,請求馬上出擊。楚軍逆風沒有升帆,旗令傳遞快捷無誤。聽聞令卒報告項超請求出擊,景龜也急道:“秦人懼我而退,兩陣欲結成一陣,我軍為何不攻?”
“相距二十餘里,如何攻之?”諸氏五師為中軍,騶開的旗艦也是景龜的指揮艦,雖然戰舟上多是騶開的親隨短兵。楚人性急,二十多里就想著進攻,騶開不回答不好,回答也不好。
秦人變陣的辦法很獨特,不是前隊後隊合併,而是前隊後隊全部轉向,一東一西背道而行,這樣只要前進兩裡半再轉向,兩隊就合併了。
看著敵人橫對著自己,景龜還是忍不住道:“若是我軍全力往前,二十多里亦不過……”
“若我軍全力向前,便是秦人戰舟不動,也要三刻鐘才能相擊,景將軍以為此可否?”騶開再答道。“秦人如此變陣,一刻鐘便可。”
不是前後合併,而是前後駁接,這樣不會帶來磕碰問題,也很容易操作。騶開答話後立即下令,令卒迅速將雁行旗落下,將勾形旗升起。兩翼前出的楚軍兩翼立即向後回縮,由雁行陣變成勾行陣,保護自己的側翼。秦軍先行變陣,楚軍隨後變陣,但楚軍變陣結束一刻鐘後,秦軍單舟組成的十里長陣才勉強完成。
變換陣型是舟師作戰的基本功,如同陵師的操練。秦軍戰舟轉向不便,舟吏指揮生疏,這些毛病全在這次變陣中暴露無遺。看到秦人如此的表現,各師將率臉上不由浮現出笑容,他們又找到了在陸地上傲視秦人的感覺。
楚軍將率的笑容中,完成變陣的秦軍不再後退開始前進。風速、水速、槳速,三種速度累加起來,秦軍下行的速度極快。僅一刻鐘時間,旗艦與最前方十二艘大翼炮艦的距離已在五里之內。
兩軍距離越近,就越發覺得秦軍舟陣遮蔽大澤,尤其是戰舟全都掛著方帆。方帆寬度大於戰舟舟寬,加上兩舟舟距只有短短的十米,以至於在大翼炮艦甲板上的卜梁居等人看來,前方駛來的不是舟陣,而是一道會移動的長牆,自己正在被這道長牆包圍。
“我軍、我軍當如何、如何…與戰……”大翼炮艦作戰有個很難的選擇,就是舟艏對敵還是舟艉對敵。按照作戰條令,應該舟艉對敵,可在幾萬名同袍面前舟艉對敵,隨時準備逃跑,這又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
“自然是舟艉。”卜梁居下意識答道。這是造府、航校、還有大司馬府作戰司反覆強調過的,作戰務必舟艉對敵。甚至,卜梁居還聽造府工師說,大司馬府原本決心取消舟艏炮,但在造舟場的勸說下——取消舟艏炮整艘戰舟將失去平衡,於是最終放棄了這個打算。
“舟艉對敵!”面對著越來越近的秦軍,卜梁居的回答變成了命令,十二艘大翼炮艦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