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九章 避遷,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極限,楚國有楚國的優勢,秦國有秦國的優勢,兩者都是合理的存在。但既想有楚國的優勢,又想有秦國的優勢,這就是痴心妄想了。不過說痴心妄想也不全對,實際上還有第三條路,那就是十年前曾經準備施行但沒有施行的各國復國計劃。
借用後世一個比較流行的詞,這叫降維。王國變成共和國,貴族變成華族,最終成為普通國人。戰爭的目的也從原來的‘保佑國王和祖國’變成‘維護民族生存’。
降維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它使每一個庶民都相信自己是在‘維護民族生存’,因此他們常常自動自發‘將其全部力量奉獻給前線或者後方’。天才般的列寧一眼就看出這是資產階級欺騙無產階級的新伎倆,無產階級何來祖國?
十年前沒走這條路,現在走這條路哪裡還來得及?!既然是貴族,那就做貴族該做的、能做的事情,一條道走到底,不然結果一定會慘。
這是熊荊根深蒂固的信仰。他知道不管自己做什麼,報應都不會落到自己頭上,但一定會落到自己後代身上。而如果自己謹守君王的本份,不破壞約定成俗的傳統,自己的後人、乃至所有楚人都會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
他眼中的世界就是如此簡單,同時他忌諱一切弄巧成拙的人。勿畀我說了兩個辦法看似巧妙,實際哪一條都不是他,不是楚國能做到的。
封君、譽士已經封地,豈能再募官吏?一旦招募官吏,他們會怎麼想?楚軍將卒又會怎麼想?先不說局勢能不能支撐到招募官吏、動員士卒、搜刮錢糧,就是能支撐到那個時刻,楚國內部也會發生內訌。
秦國是敵人,依靠官吏統治楚國的楚王就不是敵人?這樣的楚王更是敵人!商紂王為何失國?微子啟為何勾結周人?不就是日益壯大的王權威脅到了貴族的利益嗎?
不能行秦法募官吏,讓齊人怨聲載道的子母錢同樣無法廢止。現實利益裡,齊國諸多子錢家與四國金行息息相關,更進一步說,子母錢借契很多都在四國金行抵押,而後再行放貸。四國金行又與四國財政息息相關,還與各國債息息相關,一旦廢止,抵押的那些借契豈不是要變成一堆廢簡?
再則,借債還錢,天經地義。周赧王也有債臺高築的時候,何況一介庶民。子錢母錢全部廢止,這做不到,最多是削減子錢,暫時不還母錢。可問題是秦人子錢母錢全部廢止,誰善誰惡,一比便知。四國再怎麼減少子錢、緩還母錢,都比不上秦人不要本錢。
卷城是方城防禦體系的外城,關城很大,武場也大,可城邑府很小,明堂裡勿畀我的哭聲階下隱隱能聽見一些。昭黍和各國使臣目瞪口呆,不知裡面發生了何事。石尪和白宜這些商賈也暗自吃驚,不清楚知彼司司尹為何啼哭,難道是楚王嚴厲訓斥了他?
傳聞知彼司執掌的侯諜數以萬計,這樣的一個人竟然也被楚王斥哭,一干人不免有些凜然,幾個初次謁見的商賈愈加忐忑不安。只是裡面的謁見還沒有完畢,他們再忐忑不安也只能耐心的等著。
“酈且以為當速造海舟……”明堂上勿畀我的哭聲漸小,魯陽君說起作戰司的第二個建議,即郢都現在暗中謠傳的避遷於海上。
“海舟僅兩百餘艘。”熊悍早就有這個想法。他已經無所謂秦國知道不知道了,楚國要光明正大的避遷於海上,不懼秦軍追來,楚秦之間的戰爭將延伸至海上。
“若全力建造,造舟場一年可造五百艘。”魯陽君道。“數月前東沙君東去就封時,每舟攜兩百人,七百艘海舟,一年便可輸運十四萬人。至明年,海舟增一千兩百艘,可輸運二十四萬人;至後年,海舟增至一千七百艘,可輸運三十四萬人……”
“豈有後年?”熊荊嘆了一聲。一直進攻的楚軍一旦失去戰略主動權,任由秦軍掌握戰略主動,亡國不在今年就在明年,根本拖不到第三年季風轉向。
酈且的計劃也只做到後年,魯陽君對熊荊之言並不奇怪。他道:“便無後年,亦有三十八萬人可至東洲。據聞東洲每年皆有海魚溯河而上、產子而死,舊殷人食之不盡。”
“那是在暖城。”說起東洲熊荊終於有了一些好臉色,可是東洲太過遙遠,航程就要五、六個月,而且還要等季風。一年只能通航一次,這絕非理想的避遷之地。
“沈尹尚何在?”熊荊問起了一個人。嶢關那天,有一份鴿訊是專門給他的。
“沈尹尚?”魯陽君不知這是何人,倒是勿畀我知道這個人。“乃海舟炮艦之長,據聞上月出海,迄今未歸。”
上個月初的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