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零肆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迫,荊楚帝國,貳零肆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沒有拋棄他之前制定的戰略。這套費邊式的迂迴戰略恐怕是秦國唯一滅亡楚國的機會。如果當初殺了衛繚,天下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熊荊緊牙著牙,羋玹見他又說亡國,安定的心再度動盪起來。她不解道:“秦國僅六十萬人,三十萬人攻楚大敗,又如何、如何……”
“可秦國治下有兩千萬人。”熊荊道。“只要糧秣、舟楫足夠,秦國士卒一百萬不止。東地僅三百萬人,十二歲以上、十七歲以下,可成甲士者皆成槳手,畢竟避遷於蓬萊也要甲士。越人騶無諸即將為王,我不可不防。現有甲士一旦傷亡,各縣邑已不能補充……”
楚軍當下最大的困境除了金錢、物資枯竭,人力也宣告枯竭。秦軍同樣面對這個問題,黃河以北連年攻伐,包括關中在內,青壯男丁基本打光,徵召的多是剛傅籍、年齡十七歲或身高在六尺五寸(150cm)的少年士卒。只有在齊國才能招募到大量青壯。
如果不分貴賤,以齊國的人口,傅籍人數超過一百五十萬,秦國控制地區最少有七十萬。秦軍三十萬人如果盡沒,即便不包括剩下那三十萬,也還能徵召一個由齊卒和剛傅籍十七歲少年組成的百萬軍團。極端情況下還可以像趙國長平之後那樣招募五尺卒,那種士卒年齡十四、五歲,身高大多一米三、四,同樣能列陣殺人。
對楚軍而言,其他不可怕,消耗最可怕。熊荊的眉頭越皺越緊,他恨恨道:“秦國若想亡楚,就拿全秦國的男子來換!”
*
“荊人在沙水之北、鴻溝東西裝置,以迫我軍與其戰於陳城以西……”雖是肅殺的軍營,邑內邑外佈滿烏帳的沙海仍瀰漫著春日的氣息。鳥鳴中,腹心蒙珙向蒙恬彙報探報得來的訊息,此時秦軍騎兵已至魏國長平,距陳郢七十里。
“荊人擇選之地,我不當與戰。”介紹敵情的蒙珙有一種直覺,敵軍選擇的戰場最好不要赴戰。“然鴻溝之東荊人以水漫之,道路盡壞,我無以……”
“荊人慾與我戰於鴻溝以西,鴻溝至穎水幾里?”蒙恬目光盯在地圖上,陳郢不是什麼陌生之地,他與父親都曾經到過那裡,他依稀記得陳郢西面不願就是穎水。
“約六十楚裡。”蒙珙答得的比較仔細,說的是楚裡,楚裡短而秦里長,兩者有幾步的相差。
“六十里足矣。”蒙恬馬上答道。“十萬荊人,便以十行列陣也不過二十四里,我軍二十八里,尚不及一半。”
“尚若荊人……”蒙珙想說什麼又說不上來,他直接道:“交兵之地乃荊人所定,險矣。”
他的道理蒙恬當然知道,但他反問道:“何險?我所慮者,乃荊人加固陳城城防,不與我戰。以巫器守城,莫嬰其鋒,我軍圍之,非數月不能決。”
蒙恬想起十年前的陳郢之戰,那一戰也是在春日。當時秦魏兩軍付出極大的傷亡才攻入陳郢王城,然而荊王又在裡面新築起了一座數百步寬的小城。而後項燕率軍救援,雙方戰於陳郢之南,項燕擊潰魏軍,大獲全勝。
如果荊王再度死守陳郢,那將是秦軍的噩夢。好在十年間荊王每戰皆勝,他似乎不屑再打一場圍城戰,這才在城西裝置。
“終究是不妥。”蒙珙明白蒙恬之意,如果楚軍像十年前一樣死守陳郢,大王肯定會著急。如今野戰,一決而定輸贏,反倒節省了時間。
“不妥又如何?”蒙恬目光不再看著地圖上的陳郢,而是舒了口氣。“最不妥便是荊王死守陳城,若守陳城,我軍當攻伐幾月?士卒又當傷亡幾何?若是繞過陳城直趨楚地,荊人出城擊我留守之軍,我軍將敗。”
蒙恬描述楚軍死守陳郢的結果。三十萬人是沒辦法留守十萬人、二十萬人困死楚軍的。如果是四面設防,再多兵力也不敷用,畢竟包圍的戰線比被包圍的戰線更長。不四面設防,一旦楚軍切斷自己的後路,又將是一場敗戰。
“時日不多,大王催促甚急,就依幕府之計與荊王戰於陳城。”蒙恬拿定了主意。蒙珙受命就出帳時,他又補充了一句:“其餘各路,六萬太多,三萬足矣,如此荊人以為可救。”
“敬諾!”蒙珙返身點頭。很快他便親自擇選了十幾名都尉,召之入帳。“大將軍率軍三十萬將於荊人戰於陳,彼等皆非出戰之將,然……”
秦軍十年來與楚軍交戰從未勝過,說不定還要全軍覆沒。蒙珙召見說話都尉們很是不安,擔心是什麼決死任務,因此蒙珙停頓等他們接話時,誰也沒有接話。
蒙恬對此也不意外,秦軍畏楚者眾,那些要開拔的都尉士卒個個神情嚴肅、心思重重,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