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0章 準備翻山,帶崽穿越,小雪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家這夥人吃飽喝足後,休息在了山坡兩側。 難民們和那些富戶也停了下來,他們跟緊周家莊這夥人的步伐,也沒再繼續趕路。 周言郎皺著眉頭瞅著前後長長的隊伍,人太多,嘈雜的喧囂聲,吵的他腦闊疼。可是有這一幫人一起翻山越嶺,只要不遇到大型土匪窩,倒是省去了很多麻煩。 這季節夜裡已經開始下霜了,繼續睡露天野地有點受不了,林奕可從空間裡拿出雨布讓王田和王木把雨布一頭綁在山坡邊的樹上,另一頭綁到了馬車和牛車上。 別問雨布哪裡來的,若問肯定是土匪窩裡搶的,忙活了一場大家沒分到錢糧,一些亂七八糟的生活物資倒是分了一些。 若不是周言郎制止,護衛隊員能將土匪窩裡有用沒用的東西都拉回來,一幫大老爺們有用的東西沒拉回來多少,亂七八糟的東西倒是拉回來不少。 周言郎能不制止嗎,都是一些不值錢的東西,還在逃難趕路呢。又不是安家落戶了,接下來都要挑筐翻山越嶺,拉回來也得扔。 大寶和二寶倒是偷偷的弄了不少東西送進空間,林奕可看到那些東西沒有多高興,又不能兌換成銀子,不能當學費抵給學校,她連瞅一眼的慾望都沒有。 周家莊這夥人瞅見周言郎這邊撐起了棚子,家家戶戶也紛紛效仿,有的用雨布簡單地將四個角綁起來,有的砍幾根木棍斜靠在山坡和板車上,上面鋪上了蘆葦苫子。 那些富家大戶和難民們都瞅直了眼,這夥人可真是準備充足啊,他們用的東西不稀奇,特別是那些草苫子,瞅見就知道是逃難途中編織的,而這夥人貌似這一天都沒閒著手,大人孩子都在編柳筐。 大部分的難民們都有了想法,甚至有的難民們一夜沒睡,坐在篝火前不是編茅草苫子就是編柳筐。 咣噹咣噹的銅鑼聲伴隨著清脆的口哨聲,在山間響起,驚醒飛了山中的鳥兒,同時也讓跟在周家莊這夥人前後的富家大戶和難民們打起了精神。 周家莊的這夥人早已列好隊伍,銅鑼聲和口哨聲響起後,隊伍立馬開始前進。 袁石頭揹著望遠鏡和馮宇幾個漢子騎馬離開了隊伍,趙易軍安排他們先行探路。 那些富家大戶瞅著袁石頭和馮宇離去的背影,趕路的恐慌徹底消失了,他們都很慶幸當初留在柵欄處沒有第一時間離開,甚至有人還在為自己的決定暗自得意起來。 騎在馬背上的周言郎掃視了幾眼隊伍前後的富家大戶,他可不覺的這些富家大戶能跟他們一路走下去。 因為周言郎並不打算順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結合週二郎閱讀的遊記和一些經注,周言郎判斷要在下雪前到達梁王番地,最近的路線應該是翻越狼牙山。然而,想要翻越狼牙山,大家可能需要跋山涉水,肯定要丟棄許多家當。 袁石頭和馮宇兩天後才和周家莊大部隊匯合,周言郎分析了他們帶回來的訊息,瞅了瞅四處的環境,他讓趙易軍和週三郎告訴村民們,不必要的東西能送給那些難民就送,不想送人就扔路邊。 站在周言郎身邊的林奕可緊皺眉頭,聽周言郎的意思,明天他們就要棄車翻山了,還沒爬山呢,她雙腿就開始發軟了。 周言郎瞅了眼林奕可,繼續聽馮宇敘述前方的路況。聽完馮宇的敘述,周言郎在心中測算許久,隨即飛躍到了馬路邊的山上,用望遠鏡仔細的檢視了附近的山脈。 現在大家走的這條馬路,是順應山脈走勢而形成的,後來經過略微的整修成為了官道。它並不是一條筆直的馬路,而是圍繞著山脈盤旋。雖然名義上是向西南方向前進,但實際上更多的是向西而行。 如果一直沿著這條馬路走,僅這條盤山馬路就需要一個多月才能走出去。而馬路的盡頭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草原,要想到達梁王番地,恐怕需要至少十天半個月才能走出草原。這樣一來,最少需要兩個多月才能趕到梁王番地,而且還是在沿途暢通無阻的情況下。 周言郎可不覺得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能夠暢通無阻的走到梁王番地。可現在的時節他們耽誤不起,若是一個冬季大家都在逃難的路上,有多少人會埋身在風雪中,這還真不好說。 周言郎觀察完了附近山脈,從山上飛躍下山後,心中已經測算出哪座山頭與狼牙山脈相連。 楊四的銅鑼聲咣咣鐺鐺的響起,這銅鑼聲不再是為了催促趕路,而是要告訴大夥兒:明天下午開始翻山穿越狼牙山,所以各家各戶小推車也好,板車也罷都必須扔掉,有多少柳筐兒就裝多少東西。 這下週家莊的這夥人開始慌了,雖然他們早有準備,可是瞅著板車上的家當,扔下哪一件他們都捨不得。 周婆子正在拾兜牛車,瞅著車上的老木箱,她有些心塞,那可是她唯一的嫁妝,肯定帶不走啦,得扔啦。 周婆子按按眼角,扔吧,不扔咋整,柳筐也放不下老木箱。 周婆子覺得自己已經足夠狠的下心了,而周言郎踱步走到了周家這邊,瞅了眼周婆子收拾的東西,他皺著眉頭說了一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