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辣龍蝦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章 攻襲烏蘭巴托,再世為民,超辣龍蝦尾,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話說張明與五皇子李羅率領著四萬大宇騎兵將士消滅了烏古斯-林德的十萬突厥鐵騎後,那突厥的靈娜羅可汗急切之下只好再向阿史那-濟各索要援軍。而此時的阿史那-濟各卻在大宇境內的蜀州東陽城外安營紮寨等待泥濘的道路乾結。
張明趁著對方援軍未達之前,也終於來到了突厥烏蘭巴托的外圍。這烏蘭巴托早已得到了烏古斯-林德兵敗被殺的訊息。所以為了不重蹈賽因山達的覆轍,他們自己組織起一隊有五萬人眾的騎兵,用來防衛烏蘭巴托。但是這隊騎兵都是由一些十五歲左右的少年與四十五歲以上五十五歲一下的老年人所組成,戰鬥力肯定不如原先烏古斯-林德手下的十萬青壯。
張明其實也在猶豫怎麼去攻襲這六十萬人的突厥大鎮烏蘭巴托,對方的人數優勢顯然不是他們可以輕易顛覆的。而烏蘭巴托的烏古斯部落為了防止被對方火攻,號召這烏蘭巴托的突厥百姓在家中都儲備上足夠的水,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儲備了許多裝水的大皮袋。
張明趁著夜色掩護在烏蘭巴托進行了抵近偵察,雖然被對方的守衛發現並且打了回來,但是好歹也算看清烏蘭巴托的地形。
這烏蘭巴托雖然名義上是突厥的第二大聚居點,其實也就是一些人因為水源的問題而自發的聚集到了一處。這烏蘭巴托的外面是獨樂河與司羅水的交匯處,這裡的水量充沛足夠這六十萬人的生活所需。
而這些在烏蘭巴托聚居的部落都是圍繞這水系分散居住,這些突厥人搭建的帳篷都是稀稀拉拉這裡一處、那裡一處。但是猶豫有兩條水系的滋養,周圍的土地都十分的肥沃,足夠這些聚居的突厥百姓放牧所用。
在探查到這些情況後,張明立馬茅塞頓開,這烏蘭巴托雖然聚集了六十萬人之眾,但都是分散居住。這便給了這些尋獵的大宇騎兵將士攻襲的機會。張明在軍內把這四萬大宇騎兵將士分成了四股人馬,每股一萬人。
第一隊由五皇子李羅率領,準備攻襲烏蘭巴托的東面聚居區。
第二隊有張明與陳斌率領,準備攻襲烏蘭巴托的南面聚居區。
第三隊由端上與關勇率領,準備攻襲烏蘭巴托的西面聚居區。
第四隊有胡月與唐盛率領,在烏蘭巴托的南面運動,時刻準備支援攻襲遇阻的其他隊伍。
此戰的要領是掠奪與殺戮,千萬不能在一個地方多待,要動起來打,目的只是殺人與補給。
這日夜間,大宇的四萬騎兵將士吃飽喝足之後,在各自統領的率領下,朝著各自負責掃蕩的區域開始出發。
這些大宇的騎兵將士在這些日子裡早已習慣了草原上的生活,也習慣了草原上缺少蔬菜的日子。現在他們也已經彷如突厥人般,每日裡只吃酒肉。
夜風微涼,大宇的將士們已然晃晃蕩蕩來到了烏蘭巴托的近前,只見那烏蘭巴托的外圍正不時的有一隊隊的突厥騎兵來回巡視。
過了半柱香的時間,各隊已經都抵達了各自負責的掃蕩區域,張明朝著身旁的一名騎兵士卒一聲令下,這名士卒便朝著天空發射了一支響箭。
這支響箭劃破寂靜的夜空,發出了“咻!”的一聲,張明本部的人馬隨即打起精神催動胯下的戰馬朝著前方的突厥部落衝去。其他兩處的大宇騎兵在聽到響箭後,也紛紛拔出彎刀朝著那些外圍的帳篷殺去。
烏蘭巴托組織的守軍也發現了對方的攻擊,他們也慌忙間抄起武器前往迎戰,但是這些喊殺聲來自四面八方,彷彿這大宇的騎兵已經把烏蘭巴托包圍了一樣。
五皇子李羅在聽到攻擊的訊號後,帶著一萬鎮北軍將士,二話不說朝著那烏蘭巴托東面外圍的聚居區便衝殺過去。這些日子裡大宇的將士越來越擅長突襲這些部落。他們揮舞著彎刀衝到那些帳篷裡,見人就殺、見到財物便搶,彷彿一群野狼一般。
其實不管是那裡的軍隊都是一樣,只要放開他們的道德束縛,便會變的毫無人性可言。
當然大宇的軍隊也不例外,人這種生物如果沒有道德的約束,便會變的比野獸還要可怕。他們肆意的發洩著自己的慾望,這是真正的弱肉強食。
大宇的將士毫無顧忌的殺戮與虐待著突厥的百姓,因為這是異族,也是漢人口中的蠻夷。況且這些突厥異族在大宇正在犯下不可寬恕的暴行,突厥人在大宇的罪行必然要遭到這些大宇將士百般的報復。
直到半個時辰後,那些突厥組織的老弱騎兵才堪堪來到這裡,本來有五萬餘人的騎兵規模,在分散到東、西、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