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臣一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一人滅一國(中),墨唐,將臣一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出使天竺的時候,就是從西域借道,阿羅那順定然會防備這條路線,大唐使團恐怕根本回不到西域,更別說借兵前來。
“借兵,借誰的兵?”蔣師仁認為王玄策簡直是痴人說夢,天竺乃是當世強國,誰願意冒著得罪天竺的風險,借兵給王玄策。
王玄策胸有成竹一笑,將目光投向北方的尼泊爾和吐蕃,吐蕃和尼泊爾都以驍勇善戰聞名於世,一旦大唐借來兩國之兵,定然可以一舉扭轉乾坤。
“兩國願意為了大唐而得罪天竺?”蔣師仁不相通道。
王玄策冷笑道:“為何不願,吐蕃和尼泊爾都以驍勇善戰聞名於世,然而兩國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窮的叮噹響,早已經對富饒的天竺垂涎三尺,卻苦無機會,如今天賜良機,大唐為其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出兵藉口,一邊可以以匡扶王室的名義劫掠天竺,還不用擔心天竺的報復,又可以交好大唐,本使就不相信吐蕃和尼泊爾會拒絕這即將到手的肥肉。”
王玄策作為縱橫學說的大成之人,早已經對天竺周邊的國度瞭如指掌,十分的巧妙的利用周邊局勢四兩撥千斤,推動周邊局勢。
“大人英明!”副使蔣師仁心中一動,越來越覺得這是一個十分可行的方案,更重要的是大唐不出一兵一馬,就可以達成自己的目標。
當阿羅那順剛剛平定內部紛亂,派兵圍堵大唐使團大門的時候,整個大唐使團早已經人去樓空了。
“給我追!務必不能讓大唐使團逃回大唐!”阿羅那順暴怒道。
他知道大唐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消滅絲綢外洩的隱患,不達目的不會罷休,定然會趁機插手天竺內亂,如今天竺必須儘快控制大唐使團,就算日後大唐使團獲得了天竺內亂的訊息,恐怕也會推遲一年半載,到那個時候,他早已經控制了天竺,有了充足的準備,根本不懼大唐。
“絲綢之利大唐可以有,為何天竺不可以有!”阿羅那順冷哼道,只要他能夠為天竺獲得絲綢之利,那他就是天竺的一代明君,就能獲得無數天竺貴族的支援,屆時,他謀朝篡位之事又算得了什麼?
然而正如王玄策所預測,阿羅那順重點佈防王玄策返回西域的路線,當阿羅那順圍堵到王玄策故意佈置的疑兵的時候,他已經悄然的抵達了尼泊爾邊境。
“什麼借兵!”尼泊爾王不敢置信的看著風塵僕僕的王玄策。
若非留守尼迫爾的大唐使節引薦,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眼前的落魄漢人竟然是大唐出使天竺的使團。
王玄策點頭道:“不錯,大唐也許不知,如今的天竺已經內亂,逆臣阿羅那順已經謀逆篡位,國內虛弱至極,此刻正是尼泊爾的天賜良機。”
“天竺內亂!”
尼泊爾王心中一頓,不由一陣意動,然而很快的打消了念頭,尼泊爾夾在天竺和吐蕃這兩個大國之間,雖然民風彪悍,但是也是舉步維艱,不敢輕舉妄動。
“尼迫爾和天竺素來交好,貿然興兵恐怕有悖兩國邦交。”尼泊爾王婉拒道。
王玄策昂然道:“大王放心,此次我等並非興兵侵犯天竺,而是匡扶天竺社稷,誅殺亂臣逆子,恢復天竺王室,此乃正義之舉。”
尼泊爾王不由白了白眼,他又怎麼會關係天竺王室的興亡,白白的浪費尼泊爾的兵力。
王玄策彷彿看透了尼泊爾王的內心,鄭重道:“此次興兵天竺的所有的劫掠任由尼泊爾大軍所取,我大唐一分不取。”
尼泊爾王不由呼吸一滯,他雖然不關心天竺的內亂,但是卻對天竺的財富頗為心動。
王玄策頓時知道尼泊爾王已經心動,當下再加籌碼道:“大唐可以向尼泊爾保證,有朝一日,要是尼泊爾遭遇危機,大唐可以出手相助!”
說完,王玄策意有所指的朝著北方望了一眼。
“吐蕃!”
尼泊爾王不由心中一動,天竺內亂不斷,對尼泊爾的威脅不是很大,而新興的吐蕃王朝卻是野心勃勃,迫不得已直轄,尼泊爾王只能將自己最疼愛的尺尊公主前去和親,這才讓吐蕃放棄對尼泊爾敵視。
尼泊爾雖然沒有和大唐交界,然而吐蕃卻和大唐交界,尼泊爾雖然不懂縱橫之術,但是並不妨礙他懂得遠交近攻的道理。
“好,天竺和尼泊爾一衣帶水,如今天竺內亂,本王承蒙大唐邀請,決定聯合出兵天竺,幫助天竺恢復王室,維持正統。”尼泊爾王一臉正氣道,天竺的財富固然動人,但是他更看中的是大唐的友誼。
正如王玄策所說,此次出兵不但師出有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