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梅枇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章 意興蕭索,北朝紀事,綠梅枇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聽雲、代、朔三州地處偏遠, 未浴佛光,當地人篤信巫術、卜筮, 竟是連蘭若都少, 更休提浮屠, ”謝云然略斟酌措辭,道,“如能鼓動高僧北向,以雲、代、朔如今景況, 但凡給口吃的, 民眾定然樂於立塔建寺,雕琢佛像,潛移默化,過年換月, 必然佛事大盛, 於高僧, 亦不失功德。”
這話裡省掉了一個重要的隱含條件——如今洛陽貴人信佛者眾,尤以太后為甚。要開國庫賑災,太后多半會叫苦哭窮,但是要這些貴人興建佛寺、浮屠,開鑿洞窟, 供養佛像——那是唯恐不及。
謝云然口口聲聲鼓動高僧北向, 其實圖的還是高僧背後, 那些動不動就舍宅為寺、捨身為僧的貴人, 只要他們肯出血, 賑個災——那還叫事兒嗎?鄭忱心領神會,當下微微一笑道:“好主意。”
又笑道:“恕我冒昧——世子妃可信佛?”
謝云然也微微一笑,的卻是:“神佛面前,不敢誑語。”
鄭忱大笑,這位世子妃果然也是個妙人,難怪華陽巴巴得央求昭熙娶了她進門——就和大多數自以為深知內情的洛陽人一樣,鄭忱也以為始平王世子之所以會迎娶謝云然,是因為疼愛華陽公主。
“這是其一,”謝云然往下道,“如今雲、代、朔三州人多糧少,糧價必然飛漲,如能放出風去,簇糧貴——”
鄭忱駭然道:“那如何使得,四方商賈還不聞訊而來,如蠅逐臭?”
“正是。”謝云然笑道,“商人為何而來?”
“逐利而來。”
“利在哪裡?”謝云然侃侃道,“利在物以稀為貴,糧少,故而價高,一旦商賈雲集,糧食充裕——他們憑什麼還賣高價?”
聽到這裡,鄭忱亦忍不住拊掌,讚道:“大善。”
“不敢。”謝云然卻嘆了口氣,面有憂色,“就算有這些法子,終歸還是要人來實施,得人才在重中之重,不然,如果有人冒充高僧,去雲、代、朔三州,卻苛刻百姓,驅之如牛馬,則百姓如何知佛之德?”
鄭忱也道:“世子妃得對,即便糧食充裕,一旦奸商惜售,便無可奈何——世子妃可是覺得宜陽王並非上選?”
謝云然遲疑了片刻方才道:“我聽宜陽王經營多處產業,跡類商賈,所謂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不瞞世子妃,”鄭忱道,“宜陽王閒居已久,在朝並無職權,這次之所以得到太后信重,是因為宜陽王慷慨解囊,資助賑災……”
鄭忱的話也是點到為止,並不透露具體數額,不過謝云然想來,定然數字不,微一點頭,卻道:“有句話,興許冒昧。”
“世子妃是受華陽公主所託,”鄭忱笑道,“想是知道公主對我的再造之恩,所以無論什麼話,世子妃放心。”
謝云然微微頷首,道:“商人逐利是本性,所以商全有所付出,恐怕到頭來是要連本帶利收回的……”
鄭忱點零頭,目色卻有些遊移。他當然知道宜陽王是個人,然而有些事,還真真非人不為。謝娘子是君子,君子可欺之以方,他不過隨口問詢,竟真能給他個一二三來。並非他不想做君子。
他應了給和靜討封,宜陽王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忽謝云然長身而起,雙手疊放,橫於胸前,人往前拜——竟是行大禮。鄭忱唬了一跳,忙忙側身避開,卻聽謝云然道:“如能活人無數,那都是侍中的功德。”
鄭忱微微抬頭,看了謝云然一眼,心裡多少有些唏噓。對有的人,這是兵荒馬亂的亂世;對有的人,眼下卻是如日中的盛世。而對他來,繁華已經散盡,只剩了心如枯木。功德對他有什麼用。
再多的功德,世間亦無樂趣。
謝云然餘光掃見他的眉目,心裡卻是一動,想道:此人風華正茂,傾國之色,如今又權勢在手,怎的目中竟然如此意興蕭索?
“並非我不想應世子妃,”鄭忱面上更添了幾分誠懇,“然而不瞞世子妃,這件事……遷雲、代、朔州降戶進冀、瀛、定三州之事,是太后的主意,如今太后正得意,要勸她改變心意,便是我……也是為難的。”
到“便是我”三個字,鄭忱聲音裡略略澀然。恃美行兇,倚色事人,到底不是什麼好名聲——華陽也就罷了,在謝云然面前,多少有些羞愧。
又道:“我……盡力而為。”
也只能如此了。謝云然得口乾舌燥,不過得了這麼句話,也不是不沮喪的。當然她大可以就此回覆嘉語——畢竟人力有時盡,太后的性子,她也是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