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期望》播出進行時(二)
琵琶行澤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0章 《期望》播出進行時(二),星際娛樂荒漠?最佳製作人出手,琵琶行澤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期望》播出初期,不少在家庭中擔任隱形人角色的孩子開始被大家看見。 除此之外,發聲障礙和語言障礙者等一系列殘疾人公益基金會突然收到了很多捐款。 而且捐款的附贈留言也奇奇怪怪的,基金會的主辦方完全看不懂。 “嗚嗚嗚,願天下每一個像胡涵的孩子能治好自己的病,這樣他們就能在遇險時大聲呼救了。” “嗚嗚嗚,沉鈺難過的開啟自我保護機制,直接連情緒都失去了……她不是不痛啊!是太痛了啊!” “可惡啊啊啊啊!如果錢不夠就籌款啊!我不想再看見任何一個電視劇裡發生的情節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了!” …… 諸如此類的留言實在太多,基金會的主辦方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一般都是年紀大了才開始接手這些公益活動專案。 因為在星際,人老了乾點好事是在為自己積德,以此來抵消年輕時犯下的錯。 當然也有很多是本人很善良,願意奉獻於公益事業中的。 至於年輕人……沒有養老金,誰知道他們能幹出什麼事? 當然這樣的偏見其實已經變少了很多……只是基金會大多負責人不到不能動的年紀都不會退休,所以才會出現老齡化嚴重的現象。 一群不愛看年輕人的劇的老年人(其實比較喜歡歐陽瀾拍的歷史劇和古文化宣傳劇)當然不知道《期望》這部電視劇,也不會知道這些留言的出處。 他們只會在感謝捐贈人的同時把這些留言發出去,不知不覺間又引起了一番熱議這件事就是後話了。 《期望》故事進展很快,播出劇集也是一天三集。 滿打滿算不過半個月就能播完,不過聯邦電視臺打算迴圈播放,順便上架線上平臺擴大影響力。 目前來看宣傳頗有成效,不少家長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過於疏忽,也有家長反思自己是不是控制慾過強。 當然很多本性難移的家長壓根不會覺得自己錯了,對於這類人,聯邦電視臺採取的手段就是聯合學校,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學校和教育局理應為此負責。 具體的實施不外乎:剝奪父母撫養權和養老權,給孩子找個新的靠譜家庭…… 這些辦法有利也有弊,但總歸是在實施的,一切也正在慢慢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期望》中胡涵的死帶動了校園霸凌的熱搜詞條。 不少網友分享自己過去和現在的經歷,令群眾不得不將校園霸凌納入關注的視野。 與此同時,校園霸凌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在逐步地完善。 “從來沒有想過校園霸凌的現象那麼嚴重……天啊!現實比電視劇更荒謬啊!” “我同學,跳樓了,原因是校霸女朋友喜歡他,然後校霸經常帶著小弟欺負他,最後把人逼死了……但因為校霸他們未成年,這件事就輕拿輕放了……” “什麼?!欺負胡涵的那群混蛋沒有得到嚴重的懲罰我就已經很不爽了,結果你告訴我現實比這個懲罰還輕?” “啊啊啊啊啊……氣死我啦!這群敗類能不能一出生就直接用鐳射槍打死啊?” “可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只需要一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一句他們年紀小不懂事就抵消嗎?” “那就是一群惡魔!惡魔跟年齡沒有關係!那種混蛋就該直接處死!” “胡涵被帶進巷口的畫面很安靜,那是一個人來人往的巷口,只是因為胡涵不能說話,只是因為她無法發聲……那樣安靜的畫面反而跟旁邊人來人往的街道形成鮮明的對比……甚至還有睡過頭的沉鈺焦急地騎車趕路的身影……我在想,後來沉鈺無數次路過那條巷口,是不是都會後悔過去的自己為什麼沒有往裡看一眼?” “嗚嗚嗚,沉鈺肯定會自責,自責睡過頭了,自責沒有往巷口裡看一眼……可是裡面的情景不是看一眼就能注意到的……而且你指望一個著急趕路的好學生在上學路上東張西望嗎?” “對啊……明明就是那些混蛋犯下的罪,為什麼還要責備沉鈺?” “我總感覺那個新聞報道很刻意誒……真的有那麼無良的媒體嗎?” “是的,現實中為了博關注幹這種事的媒體多了去,不要小看人性的惡。” “好難受,沉鈺本來就因為沒有了好朋友難過死了,結果現在其他人還那麼說她……” “沉鈺的母親也很煩啊……她那些話簡直是在往沉鈺心口扎刀子。” “網暴好可怕……幸好現在實名制上網,那種出言不遜的傢伙很快就會被抓起來。” “沉鈺不會扛不住吧?主角要死了嗎?我好擔心啊……” “不至於吧?還有楊彤呢!楊彤肯定會出現的!” “楊彤糊塗啊!跟沉鈺絕交然後去談一個不靠譜的學弟,還跟家裡鬧那麼僵。” “我覺得楊彤不是為了學弟跟家裡鬧掰,反而是為了跟家裡鬧掰所以跟學弟在一起。” “我也感覺……楊彤壓根沒那麼喜歡學弟吧?我感覺她看沉鈺都比看學弟深情。” “楊彤:選擇了胡涵的你失去了胡涵,是不是會很難過?” “沉鈺日記都快成很多悲傷春秋無病呻吟的網友的個性簽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