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二零章 遲來了四百多年的信,逍遙大亨,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老天爺開眼了!
就是不清楚這原本在明末清初之際就已經不知所蹤的《永樂大典》正本為何會出現在這裡。難道是永曆帝朱由榔帶過來的?
要說也只有這個理由來解釋這大半套《永樂大典》正本為何會出現在這裡了。其他的理由根本就沒有辦法解釋這一點,而且還有諸如眾多的金銀珠寶、珍貴字畫來佐證這一點。在明末清初那個動亂的年代,能將這麼多珍貴的東西集中在一起,錯非也就是皇家有這個能力。
只是聖戒雖然神奇,但也只能簡單的鑑定出某一件東西的詳細出處,至於這件東西是怎麼來到這裡的,聖戒也是沒有這個功能。
看著這五口大箱子,楊靖呆呆的發了一會兒愣,最終這才哈哈大笑了兩聲,左手摸上了這些箱子,瞬間,這五口大箱子就在原地消失不見,進入到了升級後的儲存空間。
結果當楊靖把所有的箱子都收進了儲存空間之後,卻發現在地上還有一個不大的紫黑色小木箱。
直覺讓楊靖在看到這個小木箱的時候就是心頭一喜,趕忙上前幾步,一把就抱起了這個小箱子。
箱子非常重,竟然也是小葉紫檀打造的,個頭雖然不大,但抱在懷裡卻是沉甸甸的。
小盒子上同樣有一把小銅鎖鎖著,但這把小銅鎖早就已經鏽爛了,楊靖毫不費力的就開啟了這個小盒子。
裡面同樣有油紙做包裹物,揭開油紙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方銀質直紐印,從個頭上來看,顯然是明朝百官印中等級最高的三臺印,也就是一品官才能使用的直紐印。
楊靖拿起這方直紐印,看著底部的印文,心中豁然一驚,同時也是豁然開朗。因為這方印的印文赫然是“黔國公印”四個字。
不用說,這肯定是明朝的末代黔國公沐天波留下的。
想想沐天波先是和李定國共同抗擊孫可望,打的孫可望狼狽不堪,最後又護駕進入到緬甸,最終魂斷緬甸瓦城,絕對的一代忠臣。再看看這二十多口大箱子中的寶藏,楊靖就不難猜出這些寶藏到底是誰安放在這裡的。
除了沐天波之外,別人恐怕也沒有這樣的能力以及魄力。
如果要是別人把這些寶貝藏在這裡,或許楊靖還會懷疑那個人的目的。但唯獨沐天波和李定國二人是絕對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情的。
沐天波最終為了保護朱由榔而魂斷緬甸,與緬甸計程車兵力戰到死。而李定國在得知永曆帝最終被吳三桂殺死之後,也是抑鬱成疾,僅僅堅持了一年就追隨永曆帝而去,死時年僅42歲。
這兩位大將可以說南明最後的忠誠大臣了,其忠心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這些寶藏如果真是沐天波藏在這裡的,那麼必然就有他的目的。
果然,在這方大印的下面,楊靖發現了一封信,小心翼翼的開啟之後,裡面的內容讓楊靖再次動容。
寧宇吾弟:
若見此信,想必你已經接到為兄的信。兄在阿瓦竹城遙祝你能借助這筆軍資再展雄風,將韃子擊潰於雲滇,還我雲滇朗朗乾坤,我主陛下也可迴歸雲滇。
這筆軍資是為兄多方籌措起來的,其中的《永樂大典》正本為先帝禮宗陛下所有,乃神宗陛下所賜。後恭禮宗陛下因病崩於梧州,吾皇昭宗陛下就一直珍藏這些書。
還有那些本朝、前朝的名人字畫,亦為神宗陛下賜予先帝禮宗陛下,後一直同《永樂大典》一起被昭宗陛下攜帶至此。
金銀珠寶,乃為兄在昭宗陛下大駕抵達昆明之後,開始籌措的。永曆九年,弟護送大駕抵達昆明之後,為兄就深感韃子勢大,於是在三年的時間內拼命籌措軍資,這二十萬兩黃金以及一百萬兩白銀正是為兄三年間籌措的所有軍資。
永曆十三年,為兄護駕進入到緬國並於閏正月二十九抵達蠻莫之後,深感緬國國主對陛下的提防之心,故曾懇求陛下分兵以求穩妥,陛下也贊同為兄的建議,但奈何太后王氏不贊同,此法只得擱淺。
不過為兄說動陛下,將這些年來籌措的軍資給你留下,以圖東山再起,陛下答應,並將多年珍藏的《永樂大典》以及諸多字畫珠寶全都交由為兄。
為兄在蠻莫等待緬國國主迎駕期間,從當地土人嘴中得知蠻莫附近有一孤山,山中有洞,非常適合藏寶,於是為兄在伴隨大駕到達緬國都城阿瓦城之後,就交由心腹將這批藏在蠻莫城郊的軍資全部藏入此山洞,並將山洞原入口徹底封死,重新開闢新入口。想必你在為兄交給你的那封信中已經知曉了。
這三年來,陛下在阿瓦城很不好過,為兄期待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