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七九章 汝窯碎瓷片,逍遙大亨,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成為一個完整的天青釉手拉功夫茶杯影月杯。”
“這些碎瓷片竟然全都來自同一個整器,而且如果能夠修復的話,這些碎瓷片竟然還能組成一個完整的汝瓷影月杯!”楊靖驚喜的在心裡暗道,這個驚喜真的是來的太大了。
這可是汝瓷啊,要是能修復的話,還能得到一個完整的整器,這太牛逼了有沒有?
宋朝的“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這個排序,不是亂來的。本來,按窯場的出現次序,應該是定窯先行,但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而言,則汝窯地位無出其右。
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而汝瓷恰恰就是應了這句老俗話。
汝窯出現在北宋晚期宋徽宗的時代。政治史上,那是一個不知所謂的混亂時代,藝術史上,卻是中國文藝復興的巔峰。趙佶作為朝廷上的皇帝或許不合格,但作為藝術家之中的皇帝,卻當之無愧。憑著絕逸群倫的天才和生命力,他不但自身的創作成就高超,而且獨具慧眼,賞識了無數卓爾不凡的藝術家。如果他不是搞垮了國家,後世的名聲大概不致太差。而汝窯的出現,正是他的文化大業下的一道手筆。
宋徽宗是個非常虔誠的道教徒。道教講求清淨無為,凡事要與大自然和諧合一。我們可以想象,既有藝術家脾氣又有大把錢花的徽宗,一定把自己的生活打點得一絲不苟,極有品位。北宋宮廷一直使用的瓷器原本是定窯的瓷器,定窯的顏色是白色,對道教徒而言,這種顏色太刺眼,於是趙佶把心一橫,重新訂造,開始了汝窯曇花一現的歷史。
汝窯的色澤傳說是來自天上。後周世宗柴榮,曾經燒造過一種名為“柴窯”的瓷器,卻在北宋已經失傳,只剩下當年立下的口諭:“雨過天青雲**,者(這)般顏色作將來”。
宋徽宗傾盡人力物力,就是要超越前朝,製作出可與之匹敵的汝窯。汝瓷成品的顏色、效果如出一轍——汝窯的瓷胎,不是白色的,而是帶著淡紫,叫做“香灰胎”;而瓷器的釉色,不論是半透明抑或不透明,都顯出一種非常柔和悅目的天青色,並常常帶有輕微的釉裂紋,稱為“蟹爪紋”。這種顏色和效果,後世一直在模仿,但卻一直未超越!
無論是南宋的官窯和哥窯,抑或清代的雍正和乾隆,儘管最後都做出了自己的風格,但在模仿技術而言,卻只能做到襲貌遺神的程度!
古籍記載,汝窯的顏色如此細膩,是因為釉中加入了瑪瑙粉末。但根據英國最新的化驗報告顯示,儘管瑪瑙粉末與釉內的主要礦物互不排斥,卻無助於成色的改變或提升。這個訊息對於矢志重現汝窯的藝術家固然是一大打擊,對於存世汝窯的珍貴价值卻是一次肯定,因為連這唯一可能破解汝窯秘方的線索也斷了,這項文化遺產就更形稀罕了!
而且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前後只有二十年,傳世品稀少,彌足珍貴,到現在僅存也就是七十來件左右。其中苔北故宮博物院23件,燕京故宮博物院17件,滬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能夠曝光的,也就是五六件的樣子。這對於收藏家而言,這簡直是“恐龍級”的珍品!
如此難以仿製的難度,如此稀少的傳世品,這就造成了華夏瓷器史上“汝瓷為尊”的地位。古玩界更是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說法。
連汝瓷的碎瓷片都如此的珍貴,更何況汝瓷整器呢?
這就是汝窯,這就是汝瓷!
說個毫不誇張的話,單純從價值上來說的話,如果真的能夠把這些碎瓷片修復成為一個完整的整器,其價值絕對不在剛才買的那件龍泉哥窯盤子之下,甚至還要超出!
“這些碎瓷片也是絕對屬於不能放過的珍品啊!”楊靖心中想著,手開始動了起來。
他又在那堆碎瓷片中隨便挑出了二十來片碎瓷片,然後和剛剛挑出來的那堆汝瓷混在了一起,這才開口對地攤老闆說道:“老闆,我一共挑出了四十五塊碎瓷片,多少錢啊?”
那老闆也光棍,直接說道:“五片我就不要錢了,您給我八百就成了!”
“老闆,你不數一數了?”
“甭數了,幾塊碎瓷片而已,再說了,我還信不過您嗎?”這老闆倒是光棍,或許是剛才楊靖剛從他這兒花了一萬六,所以這老闆對楊靖很放心,再加上他現在正在招呼另外一個客戶,所以乾脆連看都不看了。
或許這老闆正想呢,人家連一萬六都毫不含糊的掏出來了,還能貪百八十的小便宜嗎?
楊靖樂得清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