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七七章 初抵94年,逍遙大亨,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識到“堵不如疏”的管理者,也開始在這裡興建起大棚區,讓這些在路邊擺攤的“游擊隊”,儘量的遷移到市場內的大棚區,這就是最初的潘家園舊貨市場。
不過那時候只有大約一百多戶的棚戶,其餘的游擊隊雖然也搬到大棚區了,但依然還是以地攤為主。
現在是1994年,潘家園舊貨市場雖然已經形成了,但還遠沒有以後的那種規模。不過每逢週末的這兩天,還是會有大量的人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裡,因為這兩天正是潘家園開鬼市的日子。
等到了四點半市場的大門一開,這些聚集在外面等待的人就會全都湧進市場。
不過此時也有不少的人已經開始交易了,畢竟這個時候潘家園雖然已經形成了市場,但同樣也有不少的游擊隊存在的。
其實潘家園之所以這麼迅速的發展起來,併成為燕京乃至全國最大的舊貨市場,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個原因就是在這個時代,伴隨著燕京的舊城改造,老燕京人紛紛離開了祖居,家裡的舊貨、舊傢俱、舊建築部件大量流向潘家園,使得這裡的古玩市場的味道越來越濃。
第二個原因就是潘家園離使館區近。當潘家園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之後,那些老外們突然發現,這裡原來也能淘寶,先有秀水街,後有潘家園,朝陽這兩塊初期不起眼的野市兒,成了老外眼中最有燕京味道的所在。
當然,對於潘家園舊貨市場的正式出現,一個外國人功不可沒。那是在兩年前的1992年,法國前總統希拉剋的夫人到潘家園來淘寶,據說到這裡的淘寶經歷還寫進了這位前法國第一夫人的回憶錄。
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的促進因素,所以才導致了九十年代潘家園市場的紅紅火火。現在雖然是1994年,可潘家園的紅火在這個寒冷的凌晨已經初現端倪了。
楊靖看了看錶,發現距離開大門還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呢,於是他就準備現在外面逛逛。
這個時候,東西走向的潘家園路還沒有擴建呢,還是一條很狹窄的小公路,在市場的這一段區域內,連個路燈都沒有,還不如剛才走過來的華威路好呢。
可就是在這種黑的差點就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下,足有幾百個游擊隊已經把攤子支起來了。
這幫子游擊隊支攤子也方便,塑膠彩條布往地下一鋪,弄上幾塊磚頭一壓,把東西往彩條布上一擺,這就是一個攤子。
此時潘家園路路北的華威北里社群還沒有雛形呢,那裡全都是平房,樓房一個見不到。
這些游擊隊就把攤子擺在公路的兩側,一個挨一個,除了自帶的昏暗電池燈之外,就再也看不到什麼發亮的東西了。
一些顧客正在這些影影綽綽的燈光下看著東西,時不時的與攤主低聲交談兩句,有些講究的,乾脆連話都不說,手裡比劃幾個手勢就能談妥一件物件的歸屬權。
凡是能夠用手勢就能談妥一筆生意的,大都是買家中的“老鷹”,最不濟也是一個“老狼”。
所謂的“老鷹”,就是俗話中的“高手”,這類人通常都是地攤攤主的噩夢。這些人大都是由文物專家、資深玩家、資深古玩店主組成。這些人也逛地攤,所有的物件在他們的眼睛裡都是分毫畢現。
次一等級的叫做“老狼”,也就是所謂的“次高手”,這類人由有經驗的眼力比較好的玩家、古玩店主組成。這些人也都非常的厲害,是古玩市場實際的高手。他們經驗豐富,水平較高,購買能力強,心理素質好,一般不大會上當。通常這類人不會去關注那些擺滿假貨的攤位,能夠很迅速的在混亂不堪的地攤貨色中發現好東西。他們熟稔各類假貨仿貨的特點,能夠自動過濾不需要的資訊。一旦看準了東西就議價出手,沒什麼東西的時候不會在古玩市場裡流連瞎逛......
可不管是老鷹還是老狼,在鬼市開市的時候,他們都會出現在這裡。你想要淘個大開門的好物件,機率最大的地點就在鬼市上。
即便是在楊靖傳過來的原本時空,每到週末潘家園開鬼市的時候,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老鷹和老狼就都會鑽出來,湊到鬼市上去淘寶。
雖然現在還沒有開門,可此時市場外面的潘家園路上已經聚集起了最少上千人。楊靖把揹包翻過來掛在胸前,跟著人流慢慢的從西向東走。
走了沒多遠,楊靖就被一個地攤給吸引住了。這個地攤是一個典型的游擊隊地攤,地攤老闆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個頭不高,他的攤是一個大約二乘二的塑膠布,一盞電瓶燈擺在攤子跟前,一個從手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