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二二章 位置,逍遙大亨,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解開了魯班盒中的秘密之後,楊靖就再也沉不住氣了。
雖然楊靖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可以肯定盒子中的絲絹所記載的線索,就是指向傳國玉璽的,可問題是這幅圖中標註的那個“越城觀”到底是在哪兒呢?
現在楊靖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這幅圖所畫的位置絕對是在華夏,可華夏大了去了,到哪兒去找這座越城觀呢?
更別這幅圖是畫於一千多年前,那個時候有越城觀這座道觀,可現在呢?
目前全華夏能夠儲存前年的道觀也是屈指可數的,而且那些都是規模極大的道觀,像畫中這座看起來比普通民宅大不了多少的道觀,肯定是儲存不了千年的時間的。
要想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尋找這麼一座的道觀,這難度不比大海撈針低到哪兒去。
傳國璽的誘『惑』力是毋庸置疑的,哪怕只是一條線索,那也足以讓楊靖睡不著覺了。
透過鑑定技能,楊靖已經知道這幅圖同樣是出自於那個越城子之手,而且繪製的時間比那個魯班盒製造的時間晚了三年,這幅繪製於絲絹上的圖,是在公元936年畫的,而這一年,恰好也是後唐末帝李從珂抱著傳國璽投火自焚的那一年。
這個時間差明瞭什麼呢?
睡不著的楊靖從床上坐了起來,推開了臥室的窗戶,冰冷的夜風頓時就從外面湧了進來,讓楊靖不由自主的打了一個哆嗦。
點燃了一根菸,楊靖看著下方燈火闌珊的曼哈頓,但視線卻沒有在任何一座建築物上停留哪怕一秒鐘。或許是菸草的刺激,又或許是拂面的冷風,楊靖原本有些急躁的心情漸漸地安穩了下來,腦子也開始漸漸地清楚了起來。
“這個越城子肯定和李從珂有關係!”楊靖自言自語道,“李從珂尊道教,而越城子則是一名道士,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可能『性』有直接的聯絡。”
楊靖返回了書桌跟前,從桌子上拿起了一張紙和一支筆,寫下了“李從珂”和“越城子”兩饒名字,然後又在這兩個名字的下面寫下了一個“魯班罕。
“根據這個魯班盒的製作工藝而言,足以明這個越城子是一個非常厲害的道士,這麼複雜的魯班盒機關,要是沒有兩把刷子恐怕是造不出來的。最關鍵的是,製作這個盒子的材料可是以白銀為主,在那個時代,普通的道士恐怕用不起這麼昂貴的白銀吧?”
楊靖知道,在明代之前,華夏都是缺銀的,白銀是一種很昂貴的貴金屬,雖然不如黃金那麼值錢,但價值也要遠遠超過簾時銅錢與白銀之間的兌換比例。
後唐的時候,華夏同樣缺白銀,而手裡的這個魯班盒,光是重量就差不多在35公斤左右,按照後唐一兩銀子兌換一緡銅錢,也就是一千枚銅錢,一斤十六兩,這個魯班盒的重量如果換算成唐代的重量計算的話的,大約是五斤左右(唐朝一斤是680克),也就是,光是這個盒子就能兌換八十兩銀子,八萬枚銅錢。而後唐時期,銀子兌換銅錢的比例還要高,所以光是製造這個魯班盒所用的白銀,差不多就能兌換十萬枚銅錢。
一個普通的道士在那個年代恐怕是拿不出那麼多銅錢來的,更別用來造一個魯班盒了。
“這個越城子應該很得李從珂的器重才是,否則他不會奢侈的用白銀來打造這個魯班盒!甚至這個越城子很有可能在清泰年間還擔任李從珂的高官呢!”
這可不是楊靖『亂』猜的,道士在唐朝就很受重用,比如袁罡曾經就擔任過李世民的智囊,後來更是下放到下面當過縣令。而李從珂崇拜道教,或許在什麼地方認識了這位越城子,再加上這位越城子確實也有些本事,因此被李從珂重視,更是在李從珂當了後唐皇帝之後被委以重任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只有這位越城子在後唐清泰年間有一定的地位,他才會用摻雜了其他金屬的白銀來打造這個魯班海”楊靖一邊自語,一邊用筆在紙上“越城子”的名字旁邊寫下了“清泰高官”四個字。
清泰是後唐末帝李從珂的年號。
“盒子是早於絲絹三年打造而成的,可這個絲絹上為什麼要寫那八個字呢?”楊靖苦惱的『揉』了『揉』自己的眉頭,他始終想不清這個越城子為什麼要在這幅圖上寫下那八個字。
“難道是越城子在李從珂自焚並滅了火之後找到了傳國玉璽?然後他就偷偷藏起來了?嗯!這倒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似乎可能『性』還很大呢!”想了半,楊靖只能用這個理由來解釋了。
可繞來繞去,最終還是要繞到那個“越城觀”到底在什麼地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