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九七章 出口,逍遙大亨,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乎楊靖意料之外的是,開啟這扇沉重的水密門之後,門後面竟然是一條直徑在兩米左右的圓形通道,而且通道是用特殊鋼材製作的,足有四五米長,在通道的對面,同樣也有一扇圓形的水密門。
一看這個結構,楊靖立刻就意識到了這個圓形通道以及通道兩賭水密門是幹什麼用的了。
這座基地有一大半是位於海平面以下,在基地建立起來之前,這是一座火山噴發時形成的然洞穴。
因為洞穴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與外界相通,所以在洞穴的上半部形成了足夠的氣壓,讓海水不會從洞穴下方湧上來。
只是這個洞穴當年應該是被大西瀧治郎的手下無意中發現了,因為極其隱蔽,所以大西瀧治郎才決定把這座然洞穴改建成為一座秘密的水下基地。
可是進出基地不能光從水下走吧?畢竟那扇鋼製的大門是供潛艇進出的,而且水深過深,平時在基地中值守計程車兵是不可能從水下那座大門進出的。所以,這些在基地內值守計程車兵,必然要從別的地方進出這座基地。而且這個進出口必然是要在島嶼上,而不是在水鄭
可是一旦要給這座原本是密封的洞穴開個口子,那麼洞**的空氣必然就會被海水排出,然後洞**的海水就會和外面的海平面一齊,這座基地也就失去了作用。
這種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即便是大西瀧治郎不懂,可負責修建這座基地的工程師肯定明白。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那些工程師就在這裡設立了這麼一個類似於氣密艙一樣的通道。
當有人進出的時候,先開啟一扇門,人員進入到通道,然後關閉第一扇門,再開啟第二扇門。這樣一來,洞**的空氣就不會洩露出去。
這兩扇水密門以及這個圓形通道,就是起這麼一個過渡作用的。
而且剛才雖然沒有在基地內部仔細巡查,也沒有看到相關的製氧裝置,但楊靖敢肯定,在基地中絕對有製氧機存在,畢竟製氧機這東西早在上世紀初就已經被德國人研究出來了。雖然在三十年代之前世界上只有德國人和法國人能夠製作工業級的製氧機,但隨著二戰的爆發,曰本人也早早就從德國人那裡學到了製氧機的製作工藝。
而這座基地是建立於四十年代,所以基地中是絕對不可能缺少製氧機的。因為製氧機不僅可以為基地產生源源不斷的氧氣,更能不斷的補充基地因為人員進出而消耗掉的氣壓。
想明白了這個通道和那兩扇水密門的作用之後,楊靖關死鄰一扇門,然後走到另外一扇門跟前開啟鄰二扇門。
門外面依然是然的洞穴,但是存在著幾座軍營營房,應該是看守這座基地的日軍營房。
沿著營房之間的道路向前走了大約四十多米之後,一條斜著向上的爬梯出現在了視線中,抬頭望去,這條斜梯一直向上延伸了三十多米,高度差不多有十五米左右,在斜梯的頂端,依然是一扇圓形的水密門。
很顯然,這條斜梯以及斜梯盡頭的那扇水密門就是通往外界的出入口了。
楊靖回頭看了看走過來的這個基地,心中大約把這個基地的結構畫了出來。
這座基地是依託著一個然洞穴而建造的,最寬處就在洞穴的最南邊,也就是船臺那邊,東西寬度超過了一百米,而且洞穴在那裡的高度也是最大的,最起碼有四五十米高。
然後基地一直向北延伸,越向北寬度就越窄,而且洞穴高度也在不斷降低。一直到二百多米之外,這座基地就變成了四十多米寬十五米高。整體來講,這座基地有點類似於一個梯形立方體。
楊靖甩了甩胳膊,然後抓住爬梯開始向上攀爬,來到爬梯盡頭的那扇水密門跟前之後,楊靖嘗試著扭動了一下水密門上的旋鈕。伴隨著一陣令人牙根發酸的聲音,水密門終於是開始活動起來。
當楊靖把旋鈕扭到了盡頭,水密門就徹底開啟了,不過這扇水密門很沉重,即便是以楊靖的力氣,也是用了很大的勁才最終把這扇水密門頂開。
門開啟的一瞬間,陽光伴隨著一陣熱乎乎的空氣頓時就從外面湧了進來,楊靖爬出去之後一看,才發現自己此時竟然處在毛格西島西側緩坡接近山腳的位置。
鑽出來之後才發現在這扇門的旁邊散落著一地的泥土以及幾塊岩石。怪不得這扇門這麼重,原來在這扇門的上面早就覆蓋上了最起碼得半米厚的泥土,還有幾塊從山上滾落下來的岩石也壓在上面。
要是換個人,恐怕根本就無法在下面頂開這扇門。
怪不得克里斯他們之前在這座島嶼上尋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