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撿漏的價格,逍遙大亨,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酒!”楊靖忍不住讚了一句!
酒香、酒香。可這酒香味兒到底應該是個什麼味道的,誰也說不清楚。
有人說醬香酒的酒香味兒好,有人則說是濃香型的酒好聞。可今天楊靖聞到這個味道,他終於是明白了真正的酒香味兒到底應該是一個什麼味道了。
要論歷史悠久,燕京的二鍋頭比起茅臺、五糧液、劍南春、汾酒這樣的酒可是差遠了,但二鍋頭在華夏白酒界的地位卻是舉足輕重的。
當年金朝滅北宋,定都中都,也就是現在的燕京,從那個時候起,燕京城裡就開始了燒酒的製作。不過那個時候因為製作工藝的落後,釀出來的酒並不好喝。
一直到了清朝中期,燕京城裡的燒酒作坊為了提高燒酒質量,進行了工藝改革。這些燒酒作坊每燒一鍋酒,開始流出的酒叫“鍋頭”,這酒的濃度比較高,可達到75度以上,數量少,佔總數的百分之十左右,而後濃度不斷地下降,至25度左右斷酒,後面流出的叫“酒稍子”,也叫“酒尾”,“酒稍子”不能喝。
蒸酒時,需將蒸餾而得的酒汽,經第一次放入錫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頭”和經第三次換入錫鍋裡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的物質成分,味道較雜,所以燒酒作坊只摘取味道醇厚的經第二次換入錫鍋裡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名為“二鍋頭”。
正所謂“掐頭去尾取中段”,一句話就精悍的概括出了二鍋頭的燒製工藝。
華夏北方有句老俗話叫做“餃子就酒,越喝越有”,這句老俗話裡面的酒,指的就是二鍋頭。
只不過剛剛釀出的二鍋頭新酒,有辛辣味,不醇和,還不能飲用,一般還要儲藏一段時段,讓其自然老熟,這樣才會讓酒味綿柔,醇香濃厚,口味協調。而影響儲藏效果的,既有年份,還有儲存容器、儲存環境。
通常來講,用來窖藏的容器最好的是陶瓷製成的容器,因為陶瓷壁上滿布毛細孔,一方面保證了酒不會漏出來,另一方面又保證了酒與外部環境可以相互作用。而且二鍋頭酒因為是產自四季分明的燕京,因此儲存的環境都要受到一年四季氣溫變化的影響。燕京這裡夏天很熱,冬天很冷,因此酒的儲藏過程當中,它的陳釀老熟的過程中,會受到太多外界的影響,特別是溫度和溼度的影響使酒的變化是劇烈的,因此儲藏環境對二鍋頭酒品質的影響甚大。
通常來講,洞藏是最好的儲酒方式,因為山洞是恆溫、恆溼,而年代久遠的洞穴更是有著不可多得的天然微生物群,在這個狀態下,酒的陳釀老熟的過程是緩慢、均勻完成的,一些雜質和有害物質就被釋放、揮發出去。
不過在燕京二鍋頭的主產地附近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山,洞藏對於二鍋頭酒來講就成為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所以二鍋頭酒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基本上都是採取窖藏的方式來儲存的。
成子家的老宅就位於懷河岸邊,他家的酒窖在河邊上,溼度也可以保證。所以在被埋了六十多年之後,這些酒罈一旦開啟,那味道可不是一般二般的香,那絕對是陳年老釀的酒香味。
最關鍵的是,這些酒都是成子的祖上釀的,在那個時候釀酒可都是正兒八經的純糧食酒,不像現代絕大多數38度以下的白酒,都是勾兌出來的。
這種純糧食釀造出來的酒,那是越放越香,所以這一罈子酒一旦開啟,這四溢的酒香味兒要是讓那些老酒鬼聞到,估計那些老酒鬼立刻就會化身成為見到了小白兔的餓狼......
就連楊靖這種酒癮不大的人,在聞到這股子酒香味之後都恨不能倒上一杯喝一口。
這味道真的是太勾人肚子裡的酒蟲了。
王家贊也是一臉迷醉的模樣,很顯然,這傢伙也有點受不了了。
“小楊,這酒你可還滿意?”畢母笑呵呵的問道,很顯然,楊靖的表情讓畢母有了十足的信心。
“阿姨,說個毫不誇張的話,就衝這酒味兒,這酒就了不得!”對於如此的好酒,楊靖自然是不會吝嗇自己的讚譽。
畢父拿過來兩個小玻璃杯和一個小酒提子,從裡面提出來一提子酒,小心翼翼的倒進了兩個玻璃杯中,兩杯酒大約有三兩左右。
在燈光的照射下,楊靖清楚的看到那酒液從酒提子中倒入玻璃杯的時候,都拉絲了,而且酒液也已經沒有了透明清亮,而是呈現出一種近似於琥珀色的淡黃色。彷彿從酒提子中倒出來的酒不是白酒,而是蜂蜜一樣。
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