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1章 楊府過年,妻為大都督,蜀中布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鑼鼓喧囂,爆竹聲聲,被冰雪所覆蓋著的洛陽城迎來了又一個新年。

今年乃大佑十年,也是天子陳宏登基的第十年頭,大齊承平已久,可謂是國力雄厚,庶民富庶。

連綿宮室早就張燈結綵,一片熱鬧,充滿了止不住的喜慶之色。

不僅皇宮中熱鬧非凡,洛陽城其他地方也是同樣。

百姓們穿著只有過節才捨得拿出來的綾羅綢緞,一個個衣冠楚楚,舉止斯文,相互見禮更是有禮有節,互道新年之賀,彰顯著天朝上國,泱泱華夏的大國氣度,直看得洛陽城內異族人羨慕不已。

按照風俗習慣,過年時大齊官府衙門一般要放十五天假,要直到元宵節之後,官府才會恢復正常的運轉,而這段時間也是官員們一年來難得的假期。

正月初一一大早,洛陽宮城就聚集了在京的文武百官,在陳宏的親自帶領下舉行祭天大典之後,祈求今年風調雨順,其後就宣佈放衙。

放衙之後,折昭立即返回了府中,脫下峨冠博帶的禮儀朝服,換了一身舒適的衣衫,便與崔文卿帶上荷葉同路,一道前往楊府去了。

畢竟偌大的折府實在太冷清了,完全沒有過年的氣氛,夫妻兩自然要到楊府家去串門玩耍。

到得楊府,處處充滿著喜慶熱鬧。

楊家四世同堂,子嗣甚多,加之又有旁支前來串門祝賀,寬闊的正堂內坐滿了不少人。

楊文廣身為楊氏家主,自然坐在了正北面首座,除此之外,與他同輩的老者尚有楊傳永、楊德政兩人,均是楊氏德高望重的長輩,自然坐在了他旁邊。

至於下一代,則是以楊懷仁為首,眾多叔伯不下二十來人,許多叔伯甚至連折昭都沒有見過,更別提崔文卿了。

見到這些長輩,兩人自然免不了拱手拜年,聲聲問好。

至於折昭同輩之人,那就更多了,崔文卿轉悠了整整一個上午,也記不住幾個,名字實在不便仔細道來。

折秀身為楊府女掌事,自然承擔起了家宴的大部分工作,許多時間時間都在廚房內轉悠著。

即便是來到正堂,也是在安排座椅,準備宴席。

及至正午,所有一切準備妥當,楊家眾人赴宴。

除了在正堂內備置了五桌宴席之外,其餘桌宴全都安排在了前院之內。

時下正月寒冬,外面可謂是冰冷刺骨。

好在院中早就已經搭上了木架雨棚,準備了木炭燎爐,座入其中倒也不覺寒冷。

原本按照規矩,折昭身為女子,本應該與其他女子一般,前去內堂赴宴。

然折昭畢竟是振武軍大都督,又貴為折氏家主,誰人膽敢怠慢?故而與楊文廣一樣,也是坐在了正堂尊席。

至於崔文卿,倒是沒那麼好運了,只能與楊士奎等人同座坐在了前院之內,然如此一來,倒也少了與長輩同座之拘束,喝起酒來也頗為自在。

午宴之中,自是呼籌交錯,飲酒不斷,饒是崔文卿的好酒量,在折昭的表兄弟以及遠房親戚的猛灌之下,也落了一個大紅臉。

午宴之後,楊府所請來的戲班開始上演戲曲。

大齊戲曲乃是在唐朝大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前流行的有兩種,分別是傀儡戲以及影戲。

從受眾來說,傀儡戲頗得小兒們的喜歡,而影戲則多為成年人所青睞,比如說楊文廣就喜歡看那出《西廂記》,邊看還邊哼哼而歌,顯然陶醉其中。

最為一個現代人,崔文卿對這些影戲倒是沒多少興趣,他午宴喝得頗多,酒酣耳熱之下踽踽獨行在花園之內,享受著大年難得的悠閒。

大年過後開春,朝廷新科省試就要在禮部供堂舉行了。

雖然身為國子監生免試縣試州試,但對於省試,崔文卿心內依舊沒有多少底。

畢竟省試所考校的便是真正的文化水平了,任何人都是作假不得。

反觀最後一輪殿試,崔文卿倒是充滿了信心。

蓋因目前他已經在官家那裡混了一個臉熟,加之又頗得官家的青睞,相信殿試舉行的時候,官家不看僧面也會看佛面,一定會欽點他一個好成績的。

正在思緒紛沓當兒,身後突然響起了一聲“文卿”的呼喚。

崔文卿轉過頭去,便見乃是折秀正蓮步悠悠微笑而至。

見狀,崔文卿連忙迎上前去,輕笑言道:“咦,秀姐這個時候已經忙空了麼?!”

折秀嫣然笑道:“是啊,操持數百人的宴席,你以為很輕鬆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