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2章 文卿練兵(下),妻為大都督,蜀中布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按照大齊訓練甲士的標準,精銳士卒須得全副甲冑武器乾糧,負重長途奔襲十里之地方才算合格。
而振武軍因是邊軍的關係,對於訓練的要求更為嚴格一些,總的來說,便是將奔襲里程直接翻了一倍,也就二十里方算達到要求。
故而今日崔文卿下達的懲罰之令,也是要求所有將士奔襲二十里。
二十里可非一段小的距離,算起來就算是一個未負重的成年男子,也足足需要奔跑大半個時辰之久,更何況這些甲冑在身的新軍將士。
在開始的幾里之地,大家都還能勉強保持跟緊不掉隊,然在十里之後,差距就漸漸體現了出來。
特別是一些瘦弱不堪的新軍將士,都已是氣喘吁吁的跟不上步伐,掉落在了佇列之後。
倒是鮮少跑這麼遠的崔文卿體質極好,勉強能夠跟上大部隊,已算非常不錯了。
然對於這些落後者,崔文卿卻不能不管,在這個困難的時候,最重要的是體現軍隊的團隊精神,而非體現個人的素質體力。
心念及此,崔文卿已是來到了一名跑得上氣不接下氣下氣的新卒面前,挽住他的手臂用力前拽,自是想要同甘共苦,一併完成奔襲。
“崔大人,我……”沒想到身為總教頭的崔文卿居然幫助自己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新卒,那位新卒頓時就熱淚盈眶了,哽咽得說不上話來。
崔文卿勉力笑道:“既是袍澤,那救得相互幫助,休慼與共,不要多話,來,我們一起跑。”
聞言,新卒點點頭,抬起衣袖一把擦去了眼角溢位的淚水,突然之間只覺渾身上下都充滿了力量,咬緊牙關努力跟上崔文卿的步伐。
見到崔文卿如此模樣,旁邊的許多新卒都是感動不已。
同樣跟隨奔跑的白亦非大是振奮,高聲言道:“諸位新軍將士,咱們是一個集體,不能容許任何一個戰友掉隊,還請大家能夠多多幫助落後的戰友。”
話音落點,新軍軍卒轟然應命。
那些還有力氣奔跑的新卒也不顧得保留體力,而是自發來到已經跑不動的袍澤前,相助他們。
而那些跑不動的軍卒,霎那間也仿若有了力氣,步伐漸漸跟了上來。
大家步調一致,齊心協力,相互幫助,如此一來,原本因受到懲罰略顯低迷計程車氣,立即變得高昂起來。
奔跑的人群當中,崔文卿雖已是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氣喘吁吁不止,然心內卻好像有一團火在燃燒。
或許直到現在,經過長途奔襲的同甘共苦,他才真正覺得自己融入到了這群新卒當中,正式接收了自己總教頭的身份。
也或許是在這片軍營當中,方才能夠體驗到袍澤之間那種最為純真的感情。
霎那間,他想到了一首折昭經常哼唱的軍中歌謠,大聲喊叫道:“袍澤們,讓我們一起來唱一首歌!”
這時候,新軍軍卒全都已經累得不輕,聽到崔文卿還要唱歌之言,大家不由爆發出了一片苦笑嘆息之聲,顯然有些不情願。
崔文卿不以為杵,高聲道:“咱們唱《秦風·無衣》,感受一下什麼叫做袍澤之情。來,我起一個頭!大家跟著唱。”
說罷,崔文卿已嘶吼唱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崔文卿所唱的歌名為《秦風·無衣》,相傳在公元前771年(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周王室內訌,導致戎族入侵攻進鎬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淪陷,秦國靠近王畿,與周王室休慼相關,遂奮起反抗。
面對著兵力強盛,騎著快馬揮舞著長刀的戎狄騎兵,兵力甚寡的秦軍將士們同仇敵愾,激昂慷慨,相互協助將戎狄騎兵趕出了關中,又在隴西河谷與之決戰,使得戎狄部落百年不敢東進中原。
而也在那個時候,秦國才被周王室所認可,奉命鎮守關中之地,拱衛西陲邊關。
這首《秦風·無衣》,正是在當時存亡危機的背景下所產生。
崔文卿的歌聲完全稱不上好聽,甚至還有一種聲嘶力竭的味道在裡面,然而在這片寬闊而又蒼涼的天地下,在這片滿是熱血揮灑青春的新軍將士中,卻仿若有一種讓人大感熱血沸騰的滋味。
不少會唱的新軍將士已是自發合唱道:“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唱到這裡,所有新軍將士們的情緒都已經被歌聲所感染,不管會不會這首歌,都敞開喉嚨跟隨唱到:“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