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2章 河曲接風,妻為大都督,蜀中布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月初夏,北地山川鬱鬱蔥蔥,城池鄉野蟬聲漸起,崔文卿折昭一行終於抵達了河曲縣。
此刻的河曲,因為身居隩州首府的關係,為防止遼人南侵,城內城外戒備森嚴,一片忙碌緊張。
可見官府衙役正指揮著百姓修繕城牆,身強力壯的男兒們喊著號子齊心協力將一塊塊大青抬上了城樓,身穿布衣的石匠拿著鐵錘鐵釘反覆敲打修葺防禦工具,而來自振武軍神機營的工匠則仔仔細細的檢查者城樓上的弩機石炮,場面熱火朝天。
折昭駐馬稍事觀望了半響,這才一甩馬鞭對著崔文卿輕輕言得一句“走”,隨即兩人在護衛的簇擁下走馬入城。
得知折昭與崔文卿親自,隩州刺史劉望平親自出府迎接,並設下接風宴為折昭和崔文卿洗塵。
席間,待稍稍寒暄片刻,話題自然轉到了正事上面,崔文卿放下酒杯詢問道:“劉刺史,不知隩州境內目前異地安置之民情況如何了?可還有生亂之地?”
聽到此問,劉望平老臉上的笑容止不住更盛了,捋須笑呵呵的開口道:“崔大人到得隩州之後雷厲風行推行異地安置之民免稅之策,且還透過養殖豬仔發放了大量銀兩進行補貼,現在農人們情緒都非常高漲,除了個別痞民懶民,境內百姓已無生亂的現象發生。”
崔文卿笑道:“這就好,只要情況穩定,咱們就能夠從容應對遼人南侵了。”
劉望平點點頭,心內自是對崔文卿充滿了感激。
若非崔文卿的免稅之法,隩州的亂象也不知道要持續到什麼時候,而身為隩州主政官的他,自然也是首當其衝的難脫關係。
而且更讓劉望平欣慰的是,這位崔大人不僅僅是折昭夫君這麼簡單,他更是當朝宰相王安石的關門弟子,官家陳宏的師弟,有了這兩層關係,免稅之法才能在朝臣們巨大的非議聲中推行實施。
只可惜崔文卿卻因此立下了增加北地四州錢稅收入的軍令狀,待到年末若是拿不出成績,只怕頭上烏紗難保,到時候即便是官家王安石以及折昭,為了服眾也是救不得他。
想到這裡,劉望平不由暗自一嘆,在心中替崔文卿感到了擔憂和惋惜。
崔文卿自然不知道劉望平此刻的心事,對於解決北地四州錢糧收入,他還是信心滿滿。
現在豬仔已經順利發放了部分下去,且目前農人們養殖意願非常高漲,不僅僅是異地安置之民,現在就連北地四州的原住民,都前來衙門申請養殖,相信只要養殖得當,他一定能夠順利完成對朝廷承諾之任務。
至於遷徙部分黎族人前來北地四州之事,目前倒是沒有一個準確的回應。
當然,黎族人居住的崖州離中原天遠地遠,只怕一時半刻還不會有訊息傳來。
崔文卿並不心急,一來是因為棉花種植並非一朝一夕,還需要時間加以種植;二來只要豬仔養殖大獲成功,紡織技術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對目前的情況來講,自是以豬仔養殖最為重要。
一番悠悠思忖結束,崔文卿聽到劉望平正在向折昭稟告擴軍之事。
此刻,劉望平正容言道:“大都督,自從你的募軍文書在隩州城門張貼之後,百姓們踴躍參軍的情緒十分高漲,就咱們河曲縣而言,據傳短短一個月之內,已經募集了整整千人之數,而整個隩州更是有一萬三千人上下,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當中。”
“什麼?竟已有這麼多人參軍?”折昭挑了挑細長的眉宇,露出了一個驚訝之色。
“是啊!”劉望平滿是感嘆的點點頭,繼而發笑道,“而且參軍之人,多為異地安置之民的青壯百姓,可見在異地安置之民心中,朝廷和振武軍大都督的威望都是非常之高。”
蘇軾滿是感概的言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看來免稅之策不單單只是解決農人升亂之事,更對異地安置之民的凝聚有著莫大的好處,或許也只有參軍征戰保衛這方國土,才意味著異地安置之民徹底融入了北地四州,崔兄,功不可沒也!”言罷舉起酒杯,對著崔文卿正容點頭。
崔文卿連忙舉起酒杯來與蘇軾碰了一下,笑道:“若非有蘇兄你的鼎力支援,我豈能那麼輕而易舉的下定決心實施免稅之策?說起來,這杯酒當我敬蘇兄。”說完不待蘇軾開口,已是當先一飲而盡。
見崔文卿得志不得意,且毫無攬功獨大之舉,蘇軾愈發敬佩他的為人,笑呵呵的言道:“文卿兄嚴重了,此行你我身負朝廷重託而來,自當膽肝相照。”說完,也是仰頭喝乾。
見狀,折昭不由輕輕的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