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7章 俠以武犯禁,妻為大都督,蜀中布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文卿陡然坐正了身子,一臉正容的問道:“蘇兄,安石丞相這般看重我,多次出手相助,只怕是另有用意吧?”

蘇軾微笑言道:“如文卿兄這麼聰明之人,豈會猜不到原因?我相信你已經得知答案了,只不過想要在我這裡確認一下而已,在下可以告訴文卿兄,你所想的是為對的。”

崔文卿聞言色變,驚訝不已的失笑道:“擦!難道安石丞相真的準備重用我進行變法?”

蘇軾頷首笑道:“不錯,文卿兄之才,安石丞相一直甚為敬佩與看重,特別是你的一些奇思妙想,更讓恩相有一種黑夜舉火,豁然開朗的感覺,自然視你為變法奇才。”

聽罷蘇軾的一番解釋,崔文卿頗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

的確,他向來支援改革,也是堅定不移的改革求生理論支持者。

然到底,王安石所主持的這場變法,在改革方面並不徹底,或許應該王安石受制於如今社會條件情況的限制,在眼界上根本無法與他這個穿越而來的人做比較。

句不好聽的話來,然若真讓崔文卿變法,他的一些理論推廣而出,不定王安石一派都會變為保守派。

的確,他的思想太超前了。

當初在府州與蘇軾交談的時候,崔文卿也曾想過利用變法作出一番功績,造福當代,福澤萬世,避免再出現一個類似的崖山之戰無中華的悲劇。

然當他真正要投身變法的時候,才現在這其中的阻力實乃非常巨大。

單古代諸多變法,商鞅變法使秦國大富,結果車裂而死;吳起變法使楚國稱雄六國,結果受萬劍穿心而死,而樂毅變法使燕國大敗宿敵齊國,最後卻落得一個客居趙國的命運。

可以,幾乎每個變法派都沒有一個好下場。

而王安石所主導的這場變法,現在得益於官家陳宏不遺餘力的支援,方才勉強推進,然而艱難困苦卻是阻礙重重。

將身價命運交給這場變法,究竟划算麼?

見到崔文卿一雙眉頭忽地緊皺起來,蘇軾心頭微凉,臉上卻不動神色的問道:“文卿兄,你莫非還有什麼顧慮?”

崔文卿回過神來,卻是輕輕一嘆,正容言道:“蘇兄,這是一條如履薄冰的懸崖之路啊,稍有不慎就會跌得粉身碎骨。”

蘇軾眉頭微皺,淡淡問道:“那麼照文卿兄的意思,莫非想要置身事外?”

“非是如此!”崔文卿苦笑搖了搖手,繼而正容言道,“既然是要變法,可以大家都是將身家性命,政治前途全都押在了上面,我覺的應當從長計議,萬不可冒失而行,以免急功近利,激起矛盾波瀾。”

崔文卿所言乃是實情。

在他前世古代的北宋年間,王安石主導的熙寧變法,就因為不貼切實際,致使朝廷的政策在地方州縣執行的時候出現較大偏差。

王安石一心為民的仁政,也被地方官吏故意曲解為暴政。

而部分野心家,例如呂惠卿等等,就是依靠支援新法的政治投機,從而獲得王安石的信任重用,可以當時在王安石重用的變法大臣中,絕大多數都是品行不賭人。

故而新法失敗也在正常不過了。

崔文卿的確想要改變大齊,然這種改變是建立在行穩致遠的基礎上,而非是衛道者的盲目犧牲。

這才是最為關鍵之處。

而且變法的政策必須要經過試點之後才能進行大面積推行,若如宋朝王安石的作法,那鐵定是行不通的。

心念及此,崔文卿沉聲言道:“蘇兄,請我代我轉告安石相公一句話:在下願意為變法圖強而奉獻綿薄之力,但變法之事並非那麼簡單,不經過實踐的理論是完全不可靠的,故而還請安石相公以國家為重,不要盲目衝動。”

聽崔文卿居然有些教訓起王安石的意思來,蘇軾微感不悅,畢竟王安石可是對他有著知遇之恩,兩饒關係雖則為師徒實則情同父子。

然仔細想了想,蘇軾卻又認為崔文卿此言得也對。

特別是那句‘不經過實踐的理論是完全不可靠’話語更讓他陷入了深思當鄭

或許,的確該找個時間與恩相好好談談,崔文卿的提醒可謂不假啊。

一時之間,兩人各存心思,都沒有開口話,唯有車聲磷磷向著前方而校

就著麼不知走了多久,崔文卿忽聞不遠處似乎傳來陣陣慘叫哀嚎之聲,還未等他出言,蘇軾已是沉聲發問道:“車伕,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車伕“籲”的一聲止住了前行馬車,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