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布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1章 我有一壺茶,妻為大都督,蜀中布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蓋因這時候的茶水,尚要放入花椒、生薑、橘皮等異物,作為一個飲貫了炒茶的現代人來說,自然是有點不習慣的難以下嚥。
但是當此之時,崔文卿自然不能說不好二字,否者與了元剛剛才建立起的友誼小船,說不定說翻就翻了。
“嗯,不錯。”
這三個字,是崔文卿的違心的評價。
了元露出了滿意的神情,旁邊的蘇軾笑著補充道:“文卿兄有所不知,了元方丈乃是中原三大茶道高手之一,排名甚至還在你的老師陳學士之上。”
崔文卿驚訝:“我那便宜老師也是茶道高手?”
“是啊,難道你還不知道麼?”蘇軾笑言,回想起那張傾國傾城的嬌靨,他又是一笑道,“不過陳學士的茶比起了元之茶,喝起來更別有一番風味了。”
了元微露尷尬之色,笑道:“說起來,今日陳學士正在寺內做客,要不小僧也將學士請來一併坐坐?”
“不要!”
兩條嗓們同時發音,蘇軾和崔文卿對視一眼,都對突如其來的默契大感莞爾。
蘇軾輕嘆笑道:“若有學士在此,你我豈不拘謹不少,何能了得痛快!文卿兄你說呢?”
一想到那白髮蒼蒼,滿臉嚴肅的老年學士,崔文卿也是頷首言道:“不錯,還是我們同齡人聊起來大感暢快一些。”
此話落點,蘇軾和了元都有些暗感奇怪。
說起來陳學士也不過二十三四的妙齡,比他們也大不了多少,說起來也勉勉強強算作同齡人士,為何崔文卿的話卻覺得幾人年齡上有很大的隔閡?
不過此乃小事,蘇軾了元也沒有往心裡面去,並未深究。
閒聊片刻,崔文卿這才問出了一直縈繞在心頭的疑問:“對了,尋常那些寺廟的主持,均是那些七老八十的老僧,了元方丈年紀輕輕就能出任聞名天下白馬寺的主持,實乃驚人之際啊!”
了元輕笑道:“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一切結為因果,說起來小僧也是運氣而已。”
“哈哈,應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和尚謙虛了。”蘇軾大笑著說了一句,便講述了了元和尚的生平。
原來了元和尚之師虛空大師,本就是佛學大師,在擔任白馬寺主持期間,不僅翻譯了諸多天竺經文,更與太祖皇帝結為了忘年之交,成為大齊護國禪師。
了元和尚乃是虛空大師所收的唯一弟子,被其師贊起為“骨格似雪竇,後來之俊也”。
而了元和尚也不辜負虛空大師評語,年紀輕輕便佛法高超,聲名遠揚,前幾年更是親自踏足江南寺廟,讓十多位佛法高超的名僧為之折服。
虛空大師病故之後,一來因了元是為虛空大師的唯一弟子,二來也因為了元佛法造詣完全不遜於當代高僧,便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白馬寺的主持。
一五一十的說完之後,蘇軾微笑補充道:“但我覺得最為可貴的是,這和尚雖為主持,卻在詩詞文賦上有著很高的造詣,可以說如果他要去考科舉,最少名列二甲。”說罷對著了元笑道:“喂,和尚,要不你就從了我的話,還俗考科舉如何?瞧你這唇紅齒白,英俊瀟灑的模樣,若被官家看重點為公主駙馬,權色富貴便是手到擒來了。”
一席話落點,蘇軾忍不住揶揄大笑,就連崔文卿也露出了莞爾之色。
了元和尚卻是一副榮辱不驚的淡然模樣,一聲佛號淡淡言道:“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不羨朱門酒肉,不羨紅顏如花,此生一盞青燈,一部黃卷,一盞清茶足矣。”
話語落點,蘇軾的笑聲嘎然而止,面上露出了苦笑之色,輕嘆道:“小和尚啊,難道佛法學多了,都會變得如你這般無慾無求麼?”
未等了元和尚回答,崔文卿已是舉起茶盞敬佩笑言:“非是無慾無求,而是看破了紅塵之後的淡然,來,了元大師,在下敬你一杯。”
了元淡淡一笑,舉起茶盞與蘇文卿一碰,微微細品。
崔文卿喝罷一口熱茶,回想起穿越之前追逐名利不知休憩之苦,一時之間不禁感概中來,悠然吟哦道:“我有一壺茶,足以慰風塵。閒約二鴻儒,黃昏扣柴門。闊談三更後,把盞有餘溫。醉眼四處看,皆為夢中人。”
吟哦聲堪堪落點,蘇軾已是忍不住拍案叫好道:“好一首即興五律,在下思之也有即興一詩。”
說罷之後,蘇軾端著茶盞站起,舉步吟哦道:“我有一壺茶,足以慰風塵。傾盡江海里,贈飲天下人。”
聞之詩句,崔文卿暗暗讚歎。
果然是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