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七章 開闢一個大場面——改朝換代,長風萬里盡漢歌,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自然有罪。朕委你宰臣之位,掌天下權柄,這天下現今卻亂成了今日模樣。你深負朕望,你罪不可恕。”但現下最大的問題是該如何解決。
招撫是不可能的了。梁山泊都攻城掠地,席捲齊魯,鬧得這般大,怎可能還招撫?且招撫瞭如何處置?誰都不是傻瓜。剪除兵權,恩養富貴,高高掛起的話,只是說說罷了。這等匪首必死也。
再則,國家威嚴何在?到時候不僅士林誹議頓生,民意也有波瀾。就如眼下之時局。
——民意滔滔,民憤滔滔。
童貫之敗,京師禁軍全軍覆沒,整個東京城家家披麻戴孝,嚎啕大哭。民間激憤難消,怒火澎湃,皇城司這兩日傳回的訊息讓趙佶都不敢再過目了。
“啟奏陛下,要想鎮平梁山賊寇,可以依仗者,唯獨西軍。臣以為,朝廷當再遣使臣去往興慶於夏人締結合約。其後抽調西軍,復入中原平叛。”就像原本歷史上的方臘之亂一般。
那是的趙宋王朝不僅南方出現了方臘起義,北方也因為朝廷濫用民力、監額科斂過多,加上天災,導致山東、河北、京畿等地爆發了一系列的民變。史稱“宣和北方大暴動”。那鎮平南北江山的只能是西軍。
鄭居中也非是無能之輩,與西夏締結合約,抽調西軍入關內平叛,這是朝野上下公認之法,說出來可顯不出他的本事。鄭居中同時還提出了多個策略,其一:下詔赦免山東、江南、河北、荊楚等地叛亂為盜者,並免除賦稅徭役一年。其二:下詔:“罷諸路提舉常平官屬,有罪當黜者以名聞;仍令三省修已廢之法。”
也就是廢除一些蔡京施行的新法,比如說那立法索民田契的括田所。
且鄭居中最後言道:“且西軍之妻孥蓄積皆在秦,久留於中原,非譁則逃,將不為吾用而為賊用,是又驅兵從賊也。”也就是要提前宣明法度,規定轉戰中原的西軍什麼時候就可回鄉。這對於維持西軍的軍心士氣,甚有用處。
而且鄭居中也有私心。他對朝廷聯金滅遼的策略甚是不贊同,這法子是童貫搗弄出來的,真的成了,大功勞也在童貫身上而不在於他。
如今鄭居中就趁機行那釜底抽薪之計,驅使西軍平賊,這功勞無論如何也繞不過他這樞密使。而朝廷先許諾西軍時年,便允許他們還鄉。到時候無兵可用,他看童貫怎麼好去伐遼?真以為大遼是熟透的柿子,隨隨便便就能拿捏啊?那閹狗靠的不還是西軍麼?
同是樞密使,即便童貫頭上的帽子只是一個虛銜,也讓鄭居中覺得不爽。可如此心底,他也沒趁機落井下石,要求嚴懲童貫或是蔡京。
因為他知道,這些人乃是當今皇帝的權利基石。趙佶離不開他們。
受懲受罰是必須的,可恩出於上,意出於上。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蔡京才被人彈劾竊取君權,鄭居中可不會重蹈覆轍。
趙桓低著頭,畢恭畢敬的站在渣爹的身邊,心裡頭是怎麼想的,外人也看不出來。
……
梁山大寨。
一場威嚴肅穆的葬禮正在進行中。
與西軍一戰雖然戰果豐厚,只俘虜就抓了四萬人,戰場上也擊斃了過四萬宋軍,但梁山軍自己也損失慘重。別的不說,只說陸謙的親軍就陣亡了小兩千人。那不管是五營步軍的正面兜底,還是驃騎營、驍騎營的突殺,都可說是兩敗俱傷的打法。便是最後入場的鐵騎營和一千輕騎,都也折損了上百人。
而兩翼部隊的廝殺,也是刀槍見血。再有林沖部的騎兵衝擊……
整場廝殺下來,梁山泊兵馬的損失總計超過了六千人,再加上過千人的傷殘士兵和重傷員們,後者即便僥倖活下命來,也很難再次出現在戰場上。也就是梁山泊只吃一戰便丟了七千精銳。
如此重大的死傷,還是梁山泊崛起後的頭一次。
梁山上一處風水佳地,遍佈一整面山坡的墳丘,密密麻麻,數之不盡。這就是梁山泊的軍墓,內中埋葬的也並非都有骨灰,更多隻是一件遺物。很多戰士的骨灰都在焚化後送回他們的家鄉了。而今日這兒出現了足足六千多個新墳丘,讓今日在場的所有人都面色沉重,神情肅穆。
秦明、徐寧等受傷的頭領都衣甲整齊的出現在現場,包括李逵這頭黑牛,也面色莊嚴。
一下子就送走這麼多弟兄,尤其是鄧飛的墳墓,可以說除了單獨被隔絕在一方風水寶地的王倫墓地之外,這是山上下葬的第二個頭領。
死亡的陰影讓每一個人都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威脅,這個不再是兄弟們開玩笑的話,而是真正的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