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二章 梁山泊的胡作非為,長風萬里盡漢歌,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那嶗山上的道人們也一個個鬚髮怒張。梁山泊欺人太甚了。竟然要剝奪他們的田產,不知道這些田產都是道爺們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嗎?簡直是不當人子。
嶗山風景秀麗,山勢澗壑曲折,山巒峭拔聳秀,且又比鄰大海,古柏蒼松比老,秀竹奇花爭妍,山海相連,雲飛霞飄,確是一個修仙訪道的好地方。早在兩漢時期就有道人落腳於此。歷史悠久,名頭響亮,山中歷代留傳下來的“仙蹟”甚多。那方園百里,盡是道家宮觀。
宋初時候,嶗山道士劉若拙得宋太祖趙匡胤敕封為“華蓋真人”,嶗山各道教廟宇則統屬新創“華蓋派”。也由此可以預見,這些宮觀明顯的田產會有多少了。人家是老字號碼頭。
後世的青島市此時可還為所未聞,就是嶗山縣也見所未見。整個膠州灣東壁,那都是嶗山道教的勢力範圍。便是即墨縣也輕易不過問那裡。
但是現在,新成立的青島縣縣衙官吏,卻正正經經的對嶗山上大大小小的道觀都發來了公文。要他們一個個向縣政府申報田產商鋪,同時下發的還有對他們的評級。整個嶗山也只一座大型道觀——太清宮。
而太平宮和上清宮卻只落了一個“中”等評價。
雖然這三座宮殿都是當初趙匡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敕建的道場。但是沒卵用。他們早就分家了。現在是坐落在嶗山老君峰下,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太清宮在眾多宮觀中,歷史最久、佔地最好,規模最大,道眾最多,影響最深。
可是對比太清宮小四萬畝的道產,五千畝的份額,實在太小太小。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你梁山泊自詡‘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何以現下一遭得勢,就行這般強取豪奪行徑?如此天理何在,你們梁山泊的仁義又何在?”
一個鬚髮皆白的老道人,麵皮都漲的充血,彷彿一頭憤怒的獅子,向著青島縣公人發出怒吼。
後者視若不見,只冷冷一笑:“十日之內辦好,否則休怪俺們攪鬧了這神仙之地。想你這肉體凡胎是不如刀槍堅硬的。且要知道好歹,勿謂言之不預也。”
說罷掉頭就走,是懶得再與這道人們費口舌。偌大的嶗山,大小道觀道宮數以十計,他們任務繁重著呢。
徒留下背後一干被怒火焚燒的‘清靜道人’。
“這些田產皆我輩道人歷年歷代辛苦積攢得來,現下卻被梁山泊一紙文書奪去。世間哪還有這般的道理,這般的王法?”
“此倒行逆施之輩,禍亂蒼生之徒,不立時應難遭劫,天理何在?公道何在?”另一老道也痛心罵道。
“師兄勿憂。天理昭昭,報應不爽。梁山泊胡作非為,人神共憤,天道必彰。”
好了,在這些佛道人士口中,陸謙已經是一個賊性難改,胡作非為,倒行逆施致使人神共憤的‘無道昏君’了。
但是卵用都沒有。這些正規的佛道中人,根本就沒揭竿而起的勇氣。看看歷史上三武滅佛時候的一幕幕,在‘皇權’面前他們就是一窩待宰的肥豬肥羊。
最近的唐武帝會昌五年滅佛。收膏腴上田數十萬頃。還俗僧尼二十六萬零五百人,充兩稅戶。清查出良人枝(投)附為使令者為僧尼數的一倍,即五十萬以上,收奴婢為兩稅戶者十五萬人。
那也沒見到僧尼真的掀起大亂來。
整個齊魯之地的僧道都被這一波狂瀾給席捲了進來。他們叫罵,他們憤怒,他們日夜詛咒梁山泊敗亡,陸謙身死,可是東京城中卻沒有聽聞到山東佛道有一處憤然聚兵者。
沂蒙大山中。
一處山窩裡面,一二百殘兵敗將正躲在這裡。朱仝雷橫早已經沒有了早前的光鮮,二人除身上那套做工精良的山文盔甲還能表現出一絲不凡來,已然是那山賊草寇了。
但是他們固然是‘山賊草寇’,可卻半點不短缺糧食。否則跟隨他們的殘兵敗將,早就七零八散了,哪裡還能保持著個囫圇?
烤的冒油的肥雞被雷橫撕扯成六七塊,眨眼就有一半消失在了他嘴中。“那青光寺的和尚心思不誠,若是有趙員外膽大,我們何至於待在這兒?”
“孫立那廝已趕去沂水,穆陵鎮只剩下兩都雜兵。只要青光寺願意,奪下它就是舉手之勞。”雷橫越說越氣,抓起一塊雞肉嚼的咯嘣咯嘣。似乎這雞肉就是青光寺般。
朱仝卻不做言語,這般情景,叫那和尚一門心思的依合他們,乃是妄想。就是那趙員外,剛剛給他們送了五十擔糧米,那回過頭來就被府上的僕人告發,若不是見勢不妙,先逃一步,此刻已經身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